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闻1前两天举行的中小学开学典礼上,人工智能(AI)元素占据了绝对主流。各种型号的机器人、机器狗出现在校园里,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度互动,它们不但能现场展示跑跳、翻筋斗等各种动作,甚至进行“舞狮”表演,两足机器人还现场与师生们挥手问好。杭州市钱学森学校开学典礼 金丹丹摄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扭秧歌,只是让孩子们看到了机器人的行动能力,开学典礼上的近距离交流,才让大家感觉到了人工智能的真正魅力。实际上,在这场实体接触人工智能之前,这个寒假,很多学生都已深度接触过了人工智能模型,并且进行了实际应用。那就是——依托AI大模型DeepSeek做寒假作业。我们且先不谈这个行为是否合适,首先让人惊讶的是不知不觉中,AI以异乎寻常的热度,席卷了中国人的生活,让我们认识到信息革命的速度与进程。2022年底美国 OpenAI公司发布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程序),第一次震惊了普通人。虽然在这之前,人们也经常会讨论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未来AI的发展等话题,但总有游离之感,是为话题而话题。ChatGPT让大众第一次认真地思考人工智能,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3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不断打破着人们的认知,超乎着人们的想象。2024年夏天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表示,未来5-7年左右的时间,人形机器人也许会像扫地机器人一样,走进千家万户。“也许一开始进入家庭的人形机器人只是搭载了上肢的形式,但依然可以帮助很多家庭完成基本的家务劳动,这样的场景在未来几年内是可以预见的。”当时的人们,对他的这句话尚抱有存疑,觉得不可能这么快,可是看完春晚、参加完开学典礼,你还会质疑吗?也许不用5年那么久,机器人就进家门了。
图源:视觉中国2这个寒假,这场关于AI的狂欢让同学们由此开始了解了人工智能,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只有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如今,对人工智能的深度认识和思考,也从成年人的世界扩展到了教育,扩展到了校园里和孩子们中。我们首先要探讨第一个问题:怎样合适地应用AI?人类发明人工智能并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改进,最终的目的是要让AI为人类服务。就如当初瓦特发明改进了蒸汽机,后人又由此发明了蒸汽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科技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才有了如今这个社会的舒适生活。人工智能最终的场景就是应用,但怎么利用则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并且不吝于做出一些强制性的规定。对人工智能的社会意义的讨论,很大部分都集中在关于AI伦理、道德范畴。成人社会经常谈及的是关于不法分子利用AI犯罪的事件,比如电诈。用变声软件冒充子女打电话给父母要钱,甚至AI换脸,让人眼见却莫辨;又如利用AI图文造假炮制假新闻,严重时就会有可能引发社会恐慌。每一项大的科技进步的背后,都会同时伴随着人类的担忧与害怕,也一直在不断解决由此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成人世界的应对方法就是:与时俱进地去制定法律法规,规范AI的使用。在2024年,全球各国都在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监管。我国也在积极倡导建立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治理机制……对于学生来说,AI的应用同样存在着是否合理的问题。就如前文所说,让DeepSeek代写寒假作业是否合适?其实这就是怎样利用的问题。有的同学是借助DeepSeek提供思路和参考,或者解题方法;而有的同学则是全盘照抄DeepSeek提供的答案。第二种方式显然就和传统概念上的抄作业没啥两样,当然不可取。开学上交寒假作业,许多老师已经发现了作业存在着用DeepSeek帮助完成的痕迹。有初中同学依靠DeepSeek完成“根据春晚制作一份社会卷”这样一份作业,照抄的结果是并没有得到优秀。因为社会科目老师也上DeepSeek询问了相同问题,然后得到了类似的答案。所以在美国,当ChatGPT刚出现被应用于学生做作业、写论文的抄袭工具时,就在全国范围制定了严查抄袭的规定。在大学里,凡是提交给教授的论文、作业,都必须经过两道“自查岗”,一是论文查重,一是AI数据查重。实际上,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与警惕,其实源于是对使用的人的担忧与警惕,源于对AI技术的滥用。归根到底,这是一个“人类被科技主宰,还是人类主宰科技”的问题。刀在厨师手上能创造出美味,但在杀人犯手上只能制造屠杀。在学生时代,我们学会使用AI,并且学会怎样合理地使用AI,才能够在未来更好地驾驭AI。3我们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去适应这场信息革命,怎样在未来接过AI发展之棒。就在最近,随着“杭州六小龙”的一朝成名天下知,全国多个城市如广州、南京等纷纷进行深度剖析,反思为什么六小龙会集体诞生在杭州,思考诞生“六小龙”的主因是什么。各路分析文章中,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个关键词:创新。就在2月13日,我省召开了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座谈会。由此可见,创新对于新经济、新科技的重要性。创新就是“杭州六小龙”成功的关键点。正如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两个词,一是好奇心,二是创新。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好奇心天性是发明之源,是科技进步之源;而实现发明的途径,就在于创新。回想2022年底,美国推出ChatGPT时,在大模型领域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当时中国还没有可商用的国产大模型,并且与国际顶尖大模型水平相较还是有一到两个技术代差。比如让它画一个胸有成竹的男人,竟画出了身上插满了竹子的男人。但是,在技术跟跑几年后,DeepSeek大模型一经推出即登C位,全球使用者都给以了正面评价,认为它比ChatGPT更为智能和好用。实际上,它就是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算力、算法)上进行了创新,数据方面,DeepSeek把数据进行总结和分类,提高了训练效率;在算力方面,DeepSeek进行了智能管理;在算法方面,DeepSeek进行了基于群智协同的系统工程优化。DeepSeek的大胆创新震撼了全世界的AI领域与金融领域。但科技领域的创新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早在2008年,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便开始带领团队研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探索全自动量化交易,这意味着实际上研发团队已经深耕16载了。由此可见,要想在未来获得创新的能力与思想,从学生时代就要开始培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空话,而是科学家们推崇的最佳路径,它让我们在未来能够接过科技进步的火炬,接过国家发展的使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31706.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