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菱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艺术设计领域的深度变革。从设计思维的变革到设计流程的协同,再到设计方式的创新与设计形态的转变,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步融入设计的各个层面,成为不可或缺的驱动力量。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成熟,艺术设计师们正借助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内容生成能力,重新定义创意的边界,拓展艺术的表现形式。因此,探讨人工智能驱动下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对于理解未来设计行业的演变趋势和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赋能设计思维变革人工智能的崛起正在深刻影响着设计思维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传统设计思维通常依赖设计师的个人经验、直觉和灵感,而这种具有主观性和经验性的创作方式往往带有一定局限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特别是智能化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孪生等概念的出现,艺术设计思维从根本上得到扩展和重塑。一方面,人工智能可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分析和模拟大量设计案例,识别出潜在的设计模式和设计趋势,进而为设计师提供更为客观的创作依据,帮助设计师在掌握最前沿设计思维和设计方向的基础上,保障整体设计过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强大计算能力可帮助设计师在概念生成阶段进行广泛的探索和实验,从而打破传统设计思维的线性框架,提出更加多元、跨领域的创意方案。不仅如此,ChatGPT、Midjourney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可凭借其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生成等技术,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多样化创意方案,从而丰富设计师的灵感来源。这些工具不仅提升了设计效率,还为设计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意空间,帮助设计师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探索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助力整个设计领域向前发展。人工智能改变设计审美标准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类长期形成的艺术设计范式和审美标准。传统艺术设计审美往往由文化背景、艺术流派、设计师个人风格等因素决定,而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设计审美向着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数据驱动方向发展。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可捕捉到全球范围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美学元素,从而形成一种超越地域和文化的全局化审美视野。同时,人工智能通过学习用户的偏好和行为数据,可生成符合个体需求的审美方案。这种基于个性化的审美设计可颠覆传统艺术设计对“美”的定义,进而推动设计师开始思考如何在数据驱动的审美逻辑下进行创新。而且人工智能生成的设计作品可通过算法的不断优化,逐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甚至能够颠覆人类对美学的固有认知,从而促使整个行业开始重新定义艺术设计审美标准。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设计中的应用不断深化,艺术设计的审美标准可能由人类审美与人工智能生成美学共同驱动,形成一种更加动态、多维的设计审美新格局。人工智能促进设计流程协同在人机共生时代,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达到一个契合点。设计师与计算机之间和谐共存,并源源不断产生出创新性的想法与应用。人机协同已成为现实,二者相互融合,共同感知外部环境。在这种新型协同模式下,设计不再是孤立的、线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由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参与的动态系统。设计师负责收集数据并构思语义情境,而后通过计算机建立设计模型,借助算法运算自动生成艺术设计作品。基于人工智能的设计平台还可实现多人实时在线协作,设计师、工程师、客户等不同角色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同步操作,提升信息共享的效率和透明度。此外,人工智能可通过学习团队成员的工作习惯和风格,智能分配任务、优化资源配置,以确保团队在项目推进中保持高效的沟通和协作。因此,人工智能并不会取代设计师的角色,反而为设计师提供了重新思考设计的机会,促使设计师能够从新的角度和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和重塑设计过程,推动新的设计概念与设计形式的诞生。人工智能引领设计方式创新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环境中,浸入式体验与个性化设计已成为推动艺术设计领域革新的两大重要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重新定义了设计的内涵和外延,而且有利于丰富艺术设计内容、创新艺术设计方式,使用户获得更加丰富、深刻的体验。一方面,个性化设计是未来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设计师可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快速了解用户的行为数据、兴趣偏好与个性特征,自动推荐和生成与用户偏好高度一致的设计草图或产品样式,不仅可提高用户对艺术设计产品的满意度,而且可增强设计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引入可促进设计方式的跨领域融合,使得设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媒介和形式,而是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动态化的趋势。因此,在艺术设计中,应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破艺术设计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建筑设计等学科的界限,从而丰富艺术设计的表达手段,推动艺术设计领域向更加创新、综合和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人工智能推动设计形态转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设计形态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逐步从传统的静态、二维形式向更加复杂、多元的三维立体形态发展。一方面,人工智能可通过算法生成、三维建模和虚拟仿真等技术,在数字空间中创建出复杂的三维模型和场景,促使设计师能够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中自由创作。在产品设计或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可利用三维模型对产品或建筑的各个角度进行观察、调整、优化,从而创建出更为精确和富有层次感的设计作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的结合,使设计师能够创建出具有沉浸感的三维立体设计作品,让用户在虚拟空间中深入了解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实现设计与用户之间的动态互动。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设计师可利用VR技术创建虚拟的三维空间,使用户能够在这个虚拟空间中自由移动、互动,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实时调整设计方案。在三维立体设计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结合声音、触觉等多种感官元素,丰富用户体验。在展览设计或者游戏设计中,设计师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让用户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听到、触摸到设计作品,从而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官记忆,获得多感官立体的互动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艺术设计领域深刻变革。从设计思维到设计流程,再到设计方式与设计形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为设计师们带来新的创作工具和思维方式,赋予设计师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和表达维度。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艺术设计将继续在这一创新浪潮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进而为艺术设计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作者:孙菱,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陕西师范大学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创新”(231004554114704)。〕 《青海日报》(2024年09月13日 第11版:理论特刊)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20956.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