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7月31日上午消息,在今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ISC名誉主席邬贺铨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内容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大模型在企业运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数字安全领域也在不断进步,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防护策略,来应对日益复杂的数字环境,数字安全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必须寻求创新的安全模式,以适应这一变化。
周鸿祎围绕大模型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安全的新模式,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协作开发行业大模型,这些基础大模型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应对多项挑战,包括强大的算力、充足的数据、高水平的研发、新应用的算法和场景和闭环的生态。然而基础大模型缺少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大模型提供方与垂直行业合作,例如360的大模型与金融等行业融合,智脑增加网络安全的学习和基因,基础大模型与垂直行业的合作,目前只适用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门槛太高了。
第二,大模型的兴起对云计算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基础设施服务的领域推动了存算一体的算力架构,在平台及服务SaaS领域促进了AI PaaS的发展,支持了专业大模型的快速构建和部署。在MaaS方面提供了模型的定制,推动了云端的应用。软件和服务SaaS而言,大模型创新解决了定制化和成本的问题,提高了使用价值。而且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服务,也可以以SaaS的形式为上云的企业所调用。因此,如果将大模型拆分成模块,利用IaaS+PaaS+SaaS的模型,将有利于中小型企业更容易地应用大模型。
第三,创新新质数字安全防护措施。随着数据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我们应该积极采用IPV6的技术,数字安全企业应构建体系化的安全运营服务框架,为各行业提供安全能力,帮助构建和维护安全防护体系。为此应完善数字安全的生态系统。覆盖从工业企业到用户的各方面,实现情报共享,提供安全的防护能力。
总之,数字安全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焦点,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本身既是安全防御的重点,也是保障的有力手段。需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结合,提升保障能力,数字安全需要从产业技术管理等多个纬度,来保障还需要人才法规来支撑。(文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15141.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