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厦门国际银行:与改革同行 书写金融新篇章

厦门国际银行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紧随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步伐,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勇当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专精特新”式服务助推“科技”与“金融”双向奔赴厦门国际银行正协同港澳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推进金融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出了“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的“专精特新”式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助力“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奋力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截至2024年6月末,厦门国际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268.11亿元,较年初新增28.98亿元,增幅达12.12%,有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产业专业化,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产业专业化是厦门国际银行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厦门国际银行启动“产业专业化2.0”策略升级工作。该行选取11个一级产业大类、33个细分产业赛道作为目标客群,重点产业包括新能源、数字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代表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等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重点领域。目前,产业专业化已经成为厦门国际银行高质量发展和信贷转型的重要动力源泉。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产业专业化贷款较年初净增144亿元,产业专业化新客户投放金额占全部新客户投放金额的比例达32%。精准滴灌,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相较于传统企业,科技型企业更需要精准滴灌。针对多元化的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厦门国际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自2020年以来,厦门国际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贷款余额连续三年增速在25%以上。为进一步服务科技金融,厦门国际银行于2023年底发行了科创主题普通金融债,募集资金优先用于投向科技创新类企业的贷款项目,以强化对科技金融的信贷支持。同时,今年初厦门国际银行取得银行间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机构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资格,将有助于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将金融活水引至实体经济,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为科技型企业疏通堵点卡点。强化特色,深度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厦门国际银行充分发挥华侨金融特色,坚持“国际化”战略定位,依托于内地及港澳机构的跨境联动优势,尤其是附属机构集友银行拥有香港地区1、4、6、9号全牌照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商行+投行”产品体系,积极服务“走出去”“引进来”境内外客群的差异化、多元化需求。同时,厦门国际银行结合华侨金融战略,创新打造华侨金融数智服务平台四大产品矩阵,开辟了全新的“国际业务专属频道”,支持企业在线办理各类跨境业务。截至2024年6月末,该平台累计业务发生额已突破500亿元。科技创新,完善“场景+两链”金融服务体系厦门国际银行坚持“智慧革新、数字引领”的金融科技发展理念,强化数字金融赋能,围绕“场景+两链”逐步完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及场景金融体系。目前,“两链两客”(供应链、产业链,链主客户、链上客户)业务已经成为今年以来净增的第一大动力。此外,在场景金融方面,厦门国际银行运用税务、工商、发票、招投标、海关等大数据,加强与各类政府数据平台、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公司、核心企业合作,打造并丰富融资场景;同时基于科技型企业特点推出专属产品,初步形成了覆盖“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场景金融产品体系。(辛榕)来源:光明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14948.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光明网的头像光明网
上一篇 2024年7月29日
下一篇 2024年7月29日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