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高端访谈」金融如何支持安徽将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覃刚

新华财经合肥6月5日电(记者吴慧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把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为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加快构建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更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同时,也为安徽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提供强大金融支撑。近日,记者就“金融如何支持安徽将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这一话题专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覃刚。

记者:不久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出台了《关于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通知》,围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提出了六个方面、二十四条举措。请问出台这些措施主要是出于哪些考虑?

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并把科技金融放在了“五篇大文章”之首,深刻揭示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辅相成的内在逻辑。安徽省委、省政府多次提出深入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认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加快构建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更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为安徽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提供强大金融支撑,安徽监管局出台了《关于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的通知》,立足安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实际,提出六个方面、二十四条措施。

记者:创新大省安徽将从哪些方面着力,推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答:一是加大金融资源有效投入。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凝聚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共识,围绕安徽“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完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加强各类金融资源支持,力争2024年科技型企业贷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聚焦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专业性、专注度,深化推进商业银行科技金融特色机构建设系统性方案,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规范打造懂科创懂金融的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完善适应科技金融业务发展的专门管理机制,分层分类设立符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专属评估评价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

三是丰富全生命周期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聚焦科技型企业初创起步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深化推广“初创起步期信用贷”“贷投批量联动”“成长接力贷”等专属产品和服务模式,构建能够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金融服务链条。保险机构要结合科技创新风险保障需求,构建涵盖科技型企业、科技人员、科研项目等各领域和覆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生产经营等各环节的保险保障机制,全方位提升科技保险服务水平。

四是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安徽原始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大科学装置建设,服务安徽科技强省投资专项行动,加强科技重大项目资金保障。支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助力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研究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技术攻关;加大研发贷款服务,助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支持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积极服务安徽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集群建设。支持打造科创金融改革示范区,深化实施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六大专项行动”,高标准建设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保险防灾减损科创中心,支持“科大硅谷”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争取打造科技金融创新样板工程。

五是合力构建科技金融良好生态。一方面,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练好“内功”,提升科技金融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力。另一方面,聚焦银行保险机构在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风险分担补偿、知识产权融资、科技信息共享等提出支持政策,构建外部支持生态。提出健全外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充分对接获取各类科技公共信息等。

六是完善支持保障机制。推动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引领和横向联动,加大对科技金融发展情况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价。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科技金融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探索,总结宣传科技金融良好经验做法。

记者:安徽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有哪些经验、案例可以分享?

答:安徽监管局始终围绕安徽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势能,统筹银行业和保险业两个体系资源,持续推动科技金融供给侧精准发力,专注破解科技金融供给与科技企业发展需要不匹配问题,全力打通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链条。

在全国首创打造“科创金融中心+科技金融特色机构+专业团队”多层次特色化科技金融组织体系,依次推出了“初创起步期信用贷”“贷投批量联动”“成长接力贷”等专属产品和服务模式以及高成长科技企业授信评价标准,探索形成“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专业化公司”“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等政策性金融支持大科学装置商业化应用的突破性做法,有力驱动安徽将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2023年看,全省有超过1/5的新增贷款投向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接近6000亿元;战新产业贷款全年增幅高达48%,总规模突破6800亿元;科技保险共为1.9万户科技型企业提供保险保障1.2万亿元,保障金额同比提升了200%以上。从近三年看,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三年连跨四个千亿台阶,战新产业贷款三年连跨五个千亿台阶,年平均增速均在50%以上,远远超过了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为安徽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记者:在支持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安徽监管局后续还计划有哪些举措?

答: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既是胸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也是银行业、保险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下一步,安徽监管局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徽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有关部署,以推进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24条措施的贯彻落实为抓手,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做实专业服务机制,提升科技金融供给与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以高质量金融供给服务科技创新,助力安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特色机构建设。重点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全国性银行机构和特色突出的专业性银行机构积极开展科技金融特色机构建设,力争2024年建成懂科创懂金融的科创金融中心和特色机构不少于80家。

二是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指导辖内银行机构结合科技型企业发展阶段特点、金融需求和风险特征,持续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完善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更相适应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开展“大数据+名单制”常态化金融精准对接。强化与科技、产业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和信息共享,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06361.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新华财经客户端的头像新华财经客户端
上一篇 2024年6月5日 上午11:38
下一篇 2024年6月5日 下午4:10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