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专题报道《全球经济金融新观察》本期推出第三篇: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有何新招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的提出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新的历史使命。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张晓慧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指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就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目前我国的科创金融以银行信贷类的间接融资为主,主力军仍然是银行、保险等传统的金融机构,而创业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渠道只是辅助性渠道。此外,金融的供给结构和科技创新的融资需求一定意义上还不匹配。张晓慧说:“资金投入总额是巨大的,但它存在结构性的问题,这决定于科技创新本身的特点。科技创新的投入大、不确定性高,而且周期长,各类创新主体融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股权融资占比较低,对‘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企业覆盖不足,金融支持科创既不平衡也不充分。”关于如何利用金融手段、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的问题,张晓慧指出,股权投资基金具备风险容忍度高、科创项目识别能力强、资金风险管理有优势、退出渠道比较灵活的特点,应该是我国高科技企业和项目资金的重要来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激励创新还需要崭新的创投组织形式——企业风险投资(CVC)。“就是企业来做早期的投资。因为企业做早期投资更多关注的是战略的考量,不仅仅是财务的回报,同时它背后的母公司有资金源源不断地支持它,所以基金没有退出的压力,它对失败的容忍度会更高。这也是我们学术研究发现的,CVC支持的企业的创新水平会更高。”近年来,股权投资在促进创新资本的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创新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私募股权基金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最活跃、最基础的力量之一。建信领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李亢认为,2024年是私募股权投资面临产业持续升级转型、市场格局加快转变、细分赛道迅速转换的关键时期。作为股权投资机构,不能只关注“浮在水面上的”成熟标的,也应该看到还“潜在水里”的科创产业。李亢表示:“原来有人说,股权投资机构就投比较成熟的标的,别费那么多功夫了,很多产业还没浮出水面,我觉得现在不能这么理解了。其实水下和水上只有一线之隔、一米之遥,它即便在水下,也很快会变成现实,未来已来。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量子技术、生命科学这两个重要的赛道,大家无论做直接融资或者间接融资都需要进一步关注。”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05241.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