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软银想成为AI投资大佬,建议先问问英伟达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

软银想成为AI投资大佬,建议先问问英伟达

最近英国的 AI 行业新闻不断,在英国 AI 产业发展的同时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角色是日本软银。

首先,英国 AI 芯片独角兽 Graphcore 因为面临营收大幅下降和裁员困境的被报道在探索资本收购的可能性。Graphcore 专注于设计支持人工智能软件的芯片,致力于寻找替代英伟达产品的创新方案,因此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投入。截至 2020 年,Graphcore 的估值已达 28 亿美元,成功融资 2.22 亿美元,(曾是英国最有前途的初创公司之一)不过处于困境中的 Graphcore 的市场估值可能已经从 28 亿美元高位大幅下降至 5 亿美元。有报道称,Graphcore 正在寻找新的买家,其中就包括日本的软银。

另一方面,软银牵头了对英国 AI 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Wayve 的 10.5 亿美元融资。这是欧洲 AI 初创企业迄今为止获得的最大一笔融资。本轮融资由软银牵头,老股东微软、新投资者英伟达等跟投,Wayve 未披露其最新估值,不过有媒体推测其最新估值应该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

Wayve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成立于 2017 年,现有员工数量约 300 名。公司致力于汽车领域的 AI 探索。2017 年开始,Wayve 就在汽车上对神经网络强化学习的一些早期成果进行了应用。公司把这套系统在道路上进行了模拟部署,随后逐渐扩大规模,最终实现在伦敦市中心的交通环境下进行真实驾驶。

本次融资所筹集的 10.5 亿美元资金,将专项用于推动 Wayve 全面开展首款面向量产车辆的具身智能自动驾驶软件的开发与市场推广工作。该软件不仅涵盖基础的 L2+高级智能驾驶系统,更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以实现全面自动驾驶的目标。

Wayve 的 AV2.0 自动驾驶系统,其核心技术理念与特斯拉的 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相似,该系统也采用了先进的端到端模型设计。通过神经网络取代了传统自动驾驶架构中的感知、规划与控制环节,从而实现了对传统技术路径的创新性突破。Wayve 的自动驾驶系统无需依赖高精地图,仅凭传感器原始输入数据,经过端到端模型的精准处理,即可直接输出驾驶。

也有媒体报道软银旗下的 Arm 计划在 2025 年量产 AI 芯片,不过 Arm 针对此事回应:「Arm 不对任何谣言和猜测发表评论。」即便 Arm 没有官方回应,但孙正义对于 AI 的野心已经摆上台面。

软银要开启「AI 革命」

不久前,软银集团表示计划以 AI 半导体为突破口,把业务扩大到数据中心、机器人、发电等行业。预计投资额最高可达到 10 万亿日元规模(约合人民币 4640.9 亿元)。

提到 AI 投资,从 2012 年开始,日本软银就在世界各地收购人工智能公司的股票。2017 年的时候,孙正义成立了软银愿景基金投资各种初创企业和科技领域的创新公司。愿景基金共有两期,每期募集资金规模约千亿美元,投资领域包括 AI、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生物技术、金融科技等。

2020 年 7 月,软银与东京大学和雅虎日本(现为 LY Corporation)共同建立 The Institute for AI and Beyond,作为世界级 AI 研究机构,并开始联合研究活动。2023 年 3 月:成立准备公司以研究和开发本土的大型语言模型(LLM)。

愿景基金一期投资了 ARM、Uber、滴滴出行、今日头条、WeWork、Cruise 等超 70 家世界知名公司,涵盖大出行、金融科技和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愿景基金二期于 2019 年 7 月宣布成立,目前已获得 1080 亿美元的出资承诺。软银自己计划向该基金投资 380 亿美元,其他参与该基金的公司包括富士康、苹果、微软、瑞穗银行、渣打银行等(名单仍在扩充中)。软银表示,愿景基金二期将主要用于投资 AI 技术。

孙正义对 AI 的热情源于他对「奇点」理论的信仰。(「奇点」概念由未来学家 Ray Kurzweil 提出,指的是电脑智能与人脑智能兼容的那个时刻。按照 Kurzweil 的预测,「奇点」将在 2040 年到来。)

孙正义在 2023 年 7 月的一个论坛上强调:「(超越人类智力的 AI)可以像水晶球预测未来一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日本必须制造出在最中央闪闪发亮的水晶球」。2023 年 10 月的一次演讲中,孙正义表示,AI 将在未来十年内变得比人类所有智能都要强大得多,「要么利用 AI,要么被 AI 甩在后面。」

孙正义还把海外合作企业的高管邀请到自家别墅里,围绕 AI 半导体领域的投资问题「夜谈」。

AI 是块大蛋糕,盯着它的不止软银,这一年来随着 AI 火热成为科技领域当红炸子鸡的英伟达也在 AI 领域进行布局。

AI 领域英伟达的绝对竞争力

英伟达在 AI 领域的优势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算力,另一个则相对低调,就是英伟达已经投资了许多 AI 相关领域。英伟达主要以三种方式开展投资:一是通过英伟达企业投资部门,2023 年,该部门已宣布开展了 14 项投资,包括对芯片光学公司 Ayar Labs 的投资、云厂商 CoreWeave、开源模型库公司 Hugging Face 等;二是由曾担任软银投资专家的 Siddeek 领导的风险投资部门 NVentures 进行投资,主要方向是「AI+领域」;三是通过英伟达初创加速计划为初创公司提供支持,并帮助其与风投对接。

软银想成为AI投资大佬,建议先问问英伟达

前软银投资专家的 AI 布局

在算力方面,英伟达竞争力无需赘述。在超算 2024 年 6 月的 Top500 的产品中,有 171 台超算设备中使用了英伟达的产品。在大模型市场爆发的当下,得英伟达者得天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既是 AI 公司背后的金主,又是 AI 公司赖以生存的上游供应商,英伟达正在成为 AI 市场「隐形的王」。

软银 VS 英伟达:谁能冠名「奇点」时刻

在对比两家公司 AI 赛道的潜力之前,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软银曾经是英伟达的股东,不过 2019 年初的时候,孙正义以大约 36 亿美元的价格卖出约 5% 英伟达股份。而如今在看英伟达的 AI 投资动作时,也能看到软银的前员工的名字。

虽然孙正义在算力硬件上没有黄仁勋的优势,但也未必完全没有机会。软银在硬件上的一个王牌就是 ARM。曾几何时,英伟达也试图收购 ARM,但由于多家公司的反对被迫终止。随后,ARM 选择在美国上市。

ARM 占软银集团总资产的近一半,虽然已经上市但软银仍持有这家芯片设计公司 90% 的股份。ARM 的设计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芯片,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AI 领域。Arm 截至 3 月的三个月净利润大幅增长,收入猛增的部分原因是与 AI 和数据中心相关的芯片需求增加。得益于投资者大量买入 ARM 股票,尽管软银在过去三年连续亏损,但截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软银的资产净值达到 1836 亿美元,比三个月前增加了 480 亿美元。

2024 年 2 月 17 日外媒报道,孙正义欲为 AI 芯片企业筹资 1000 亿美元,与英伟达竞争。报道称,孙正义正在寻求最多 1000 亿美元资金,为一家芯片企业提供资金。该项目由孙正义直接领导,以日本创造和生命之神「伊扎那吉」(Izanagi)命名,因为 Izanagi 包含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首字母。知情人士透露,孙正义希望这家公司与 ARM 形成互补。当时外媒表示,孙正义考虑的方案是,软银将提供 300 亿美元,另外 700 亿美元可能来自中东的机构。知情人士表示,尽管孙正义和 Open AI 创始人山姆·奥特曼曾就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合作和融资进行过谈判,但 Izanagi 目前与奥特曼的 AI 芯片项目是独立的。

2024 年 4 月,日媒报道软银集团计划在 ARM 内部设立一个新部门,该部门将由软银集团持有约九成股份。开发资金预计达到数千亿日元,生产将委托给台积电等代工企业。已与台积电等进行了谈判,并确定了生产配额。该部门的核心内容就是开发、生产可以高效处理大量数据的 AI 芯片。

目前为止,软银的 AI 项目将如何融资或资金将用于何处的细节尚未厘清,项目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总而言之,孙正义正在不断考虑多种投资理念和战略以加强 Arm 在人工智能市场的影响力,也一直在探索不同类型的下一代芯片。

孙正义还有一个更加「迂回」的战略:软银计划 2026 年以后,在欧美、亚洲、中东建设使用自主研发半导体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电力,发电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软银集团还将涉足发电领域。在尝试利用核聚变发电等新一代技术的同时,计划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发电基础设施。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表示,软银希望 ARM 以及软银投资的其他公司能创造出一个新的 AI 生态系统。

或许目前软银与英伟达在 AI 战场中,尚不能互相称为「对手」。AI 投资的路上,同行者只会越来越多,谁会走在前面?孙正义和黄仁勋的旅途,都在继续。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03305.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新浪财经的头像新浪财经
上一篇 2024年5月20日 上午9:25
下一篇 2024年5月20日 上午10:37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