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AI代写论文亟需统一规范

□雷欣悦 伊书文毕业季来临,高校毕业生纷纷进入论文答辩环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多所高校做出专门通知,明确将对毕业论文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对在毕业论文中如何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占的比例等问题进行规范。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逐步深度参与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AI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提高了信息的搜集、整理的效率,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罗列提纲、归纳总结、整体构思等等,逐渐成为论文写作的“得力助手”。但是AI的使用应该有明确的界限,尤其在严谨的学术研究领域,不能逾越学术诚信原则,学生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不能滥用泛用。AI不是万能的,它是在海量数据堆积的基础上对人类思维的模仿,不能独立自主生成新观点、新内容,远远达不到学术研究的标准,学生的著作权不该也不能“让位于”AI。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反映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可能会出现引用错误、语句错误、数据错误等等,意味着AI的使用并不能简单的“复制粘贴”,对使用者的辨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肚子空墨水”很有可能被AI“牵着鼻子走”,加之思维惰性,使用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如何正确使用AI?AI使用的界限在哪里?成为急需解决两个问题。2023年12月,科技部发布《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对如何依规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出具体指引。今年,各大高校也发出专门通知,对AI代写在论文中占比例进行规范,一定程度上填补了AI使用的监管空白。但这些规定都只针对某个学校、某个领域、某个现象,制定标准不统一,没有形成系统的规章制度,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相关问题缺乏防范措施。对此,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具体、统一标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AI使用界限,规范AI使用伦理;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合理、正确使用AI技术,落实相关规定;学生也应积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端正学术态度,适时适当使用AI技术。进入数字化时代,人机协作已势不可挡,不止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能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变化,监管生态系统要及时跟上,适应AI驱动的变化,以此来迎接AI可能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02938.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红网的头像红网
上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3:28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下午3:56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