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资金融通 须架好“信息金桥”

随着《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要在2024年12月底前完成平台整合”,打破信用壁垒将更加便捷与有效,有助于提升信用信息共享质效。问计张炜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力度,健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该《实施方案》的实施,突出了打破信用壁垒对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的重要性。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信贷资源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匹配现象。一边是中小微企业长期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另一边是银行遭遇贷款有效需求不足。中小微企业的特殊性在于缺乏融资抵押物,基础信用信息数据缺失,尤其是大量小微企业从未与银行接触过,银行对他们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是“一片空白”。近年来,社会信用体系在不断完善,但中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不高、信用贷款占比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导致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发展难、发展慢,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增加。监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在防风险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提升“首贷率”。然而,从“无贷户”成为“首贷户”,对缺少信用数据积累的中小微企业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不少中小农商银行来说,尽管监管部门有政策上的指引与要求,但突破信用壁垒或主观能动性不强,或缺乏打破信用壁垒的能力与条件,尽管“首贷率”有所提升,但伴随而来的是不良率的增加。打破数据壁垒、“信息孤岛”及信用壁垒,对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便利水平非常关键。这就迫切需要破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在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架起一座资金融通的“信息金桥”。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坚持以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为出发点,多种方式归集各类涉企信用信息,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有效增强银企信息对称性,有利于银行更加精准做好客户“画像”,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提出,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是向金融机构集中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的“唯一出口”,并“坚持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金融基础设施定位”。《实施方案》还要求,“所有地方平台统一纳入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并“接入全国一体化平台网络的标准”,充分整合各地功能重复或运行低效的平台。这将有助于破解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多平台形成的“信息孤岛”。例如,水电煤等公共信息数据不再散落在各地各部门,可以有效地整合与共享。不同平台之间以往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且数据源分散,共享标准不统一。随着《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区要在2024年12月底前完成平台整合”,打破信用壁垒将更加便捷与有效,有助于提升信用信息共享质效。相比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中小农商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较低,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优化业务流程的能力较弱,对信用壁垒的突破需求更大。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还将深化信用数据开发利用,开展联合建模应用,开发信用融资产品。其中,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对接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信用信息优化信贷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等,这将有助于中小农商银行针对性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不仅实现融资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获得感,而且有助于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对于成长性良好的优质中小微企业,银行还可以提供“纯信用、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力争实现新发放信用贷款占比显著提高。利用好资金融通的“信息金桥”,为广大农户提供低门槛、免担保、纯信用、小额度、广覆盖的普惠信贷产品,切实增加“三农”领域有效信贷供给,也将有助于夯实中小农商银行的发展根基,促进其业务转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01640.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中国经济时报的头像中国经济时报
上一篇 2024年5月9日 下午10:38
下一篇 2024年5月10日 上午12:59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