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福州“90后”海归,居然用人工智能做这个!

一根竹子从砍伐下来到最终形成一块竹板由于材质的原因可比树木要难得多好在有位牛人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福建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刘文哲这位“90后”海归青年带领团队研发了竹条精选机等一系列智能设备不仅使竹子变竹板还实现了全智能化福州“90后”海归,居然用人工智能做这个!刘文哲(中)1刘文哲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时学习的是人工智能专业2017年回国后他加入了福州本土科技公司福建帝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企业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一开始刘文哲做的是算法研究有次在与父亲聊天中他得知了父亲的一件憾事多年前刘父曾委托广东一所高校研发制作竹子精选设备解决人工筛选竹子检测效率低、误检和漏检率高的问题因为当时技术水平有限最终没有成功刘文哲的父亲从事竹子加工已经30多年了。刘文哲从小耳濡目染,对这个行业也有所了解。传统的竹子筛选主要依靠人力。工人每天要在强光下,用眼睛来识别一根根竹条的几十种缺陷,再做颜色分选。这是一项高度重复且耗精力的工作,不仅过多依赖人力,对工人的视力和经验也有极高的要求。刘文哲产生了一个想法可不可以把人工智能知识运用到生产中?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始项目立项,搞研发福州“90后”海归,居然用人工智能做这个!2竹条的缺陷有很多种比如裂缝、虫洞、发霉等每种缺陷又存在不同的情况刘文哲要把这些弄通、弄懂才能教给机器人他们走访了省内几十家竹子加工厂,有时候一呆就是一个月,跟着工人一起分拣竹条,学习如何辨别缺陷,之后将收集到的各类竹条缺陷照片和信息,结合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训练模型。福州“90后”海归,居然用人工智能做这个!刘文哲说一开始觉得很简单认为3个月就能做出来后来才发现困难重重从机械到算法机器需要不断优化和打磨经过十代迭代2019年竹条精选机成功实现量产以算力基础作为支撑,智能竹条精选机对一根竹条拍摄多达200多张的照片,2秒钟就能全部识别出照片信息,自动对有瑕疵的竹条进行筛选、分类。一台设备能代替2名工人,每天的产能达到1.2万根,缺陷识别率达99%以上。福州“90后”海归,居然用人工智能做这个!3我国具有丰富的竹资源福建省竹林面积在全国名列前茅“以竹代木”大有可为刘文哲尝试着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深度参与竹加工产业目前刘文哲的团队已自主研发了智能锯竹机器人、智能竹条捆扎机、智能竹条精选机、智能竹条上料机等设备实现了从单个竹加工设备到整条生产线的拓展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受到客户的广泛欢迎记者 林铭来源:福州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100418.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光明网的头像光明网
上一篇 2024年5月4日 上午8:30
下一篇 2024年5月4日 上午9:04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