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

09:16清明时节,“AI复活”的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如果有机会使用AI技术和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你会接受吗?又该如何避免越界,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呢?■“复活”亲人:从银幕科幻到现实产业链用数字生命“复活”至亲,曾经只属于电影银幕中的科幻想象,如今却在现实世界中初现端倪。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如今,电商平台上有不少提供AI“复活”服务的商家,逐渐形成一条产业链。在广西南宁市的一家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服务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顾客需要制作“数字亲人”,只需要提供亲人的声音、素材、照片和生前经历等信息即可,素材越多、越详细,“数字亲人”就越接近本人。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位于上海的一家殡葬服务企业,早在2018年便开始数字殡葬的业务,到今年更是推出数字家祠、数字礼葬、数字礼祭、数字人模型等数字化服务。在AI技术的加持下,逝者可以在告别的葬礼上“讲述”自己的人生过往。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生死沟通”:走好“告别”的最后一里路有网友认为,用AI“复活”亲人会让死亡变得不再严肃,也有人认为,善意地使用技术,既为生者留念想,也为逝者保尊严。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一些体验者坦言,在和“复活”的亲人“交流”后,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了释放。心理学专家认为,和“数字亲人”的“连接”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情感得到慰藉,特别是可以帮助那些临终没能相见的亲属做好重要的告别。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数字永生”:技术、伦理、法律的博弈用AI技术延续亲人的“数字生命”,这条商业化之路是否真的可行?又是否会逾越伦理、法律的边界?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数字复活权应不应该成为一种权利?专家认为,这是伴随AI技术升级发展而带来的新争议。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一些受访者表示,通过AI技术“复活”亲人,对传统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心理学专家认为,这样的“生死沟通”也可能造成过度依赖,而让人难以回归正常生活。一些机构、个人用AI“复活”逝世明星,深情缅怀的名义之下,实则打着引流、收费的“算盘”。“化悲痛为生意”的商业化之路上,隐私的侵犯、对逝者亲属的二次伤害,对公共利益的损害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给新技术一定发展空间,同时对其使用限制加以明确和规制。新华视点丨AI“复活”逝者,你接受吗?恪守伦理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彰显技术温度,是技术发展的底线,也是我们面对AI技术应有的理念。出品人:孙志平监制:张平锋制片人:李杰统筹:王健记者:梁舜、郭轶凡编辑:王冰笛、吴昊配音:王帅龙片头制作:夏勇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95824.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新华社新媒体的头像新华社新媒体
上一篇 2024年4月3日 下午8:49
下一篇 2024年4月3日 下午9:48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