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随着最后一车内支撑混凝土浇筑完成,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项目如期完成基坑第一道内支撑体系施工,代表项目全面进入基坑土方开挖阶段,整体建设正式驶入快车道。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项目位于广州国际金融城西区,总建筑面积约49万㎡,由三栋超高层建筑组成,最大建筑高度248米,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AI产业高地,将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标杆载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拓展布局,是广州市重点项目。项目于2023年11月开工,预计2028年1月竣工交付。项目基坑南临地铁5号线,西临华南快速干线,东临二棉厂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基坑总面积约38850㎡,深达20.8米,土方量达80万立方米。为保证基坑安全,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对周边的影响,项目开工初期,监理单位珠江监理与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积极对接,第一时间完成了试桩灌注桩岩样判定测试。在充分掌握土质抽样数据基础上,科学研判“内支撑+预应力锚索”施工区域设计方案,协调设计方根据抗拔力要求,持续完善图纸优化。针对因毗邻地铁地保区域而采用的大面积超长内支撑施工方案,提前做好施工单位的安全交底。在多方努力下,项目于2月6日完成了前期基坑支护桩施工,较原定工期提前近60天,为后续基坑开挖和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春节返岗后,为了让工人收心归位,快速进入建设状态,珠江监理组织开展了多场次基坑施工专题安全生产大检查。加派人员针对内支撑和预应力锚索施工开展关键旁站和重点巡查,有序推进施工方案落地落实。经过近1个月紧张施工,项目先后克服锚索张拉应力大、数量多和超长内支撑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于3月30日按期完成了基坑第一道内支撑体系的预期任务。为保障后续施工和大面积土方开挖顺利开展,珠江监理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借助信息化手段,会同施工方不断优化土方开挖方案,合理规划场内运土通道和外运路线,严格确保每日出土量达到进度计划要求,力争雨季前完成项目第一层土方开挖,为实现今年年底基坑土方大面积见底的工期目标奠定基础。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聂磊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95024.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