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华 张丽当前,四川以“人工智能+”为新引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新时代的发展新赛道。“人工智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如果你想吃苹果,根据语音指令,机器人就会帮你把苹果送到手上……”3月5日,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描述了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未来的人形机器人,具有理解、推理和执行三合一的能力,这是全新的机器人产业赛道。”近年来,四川各地掀起“人工智能+”新浪潮。在成都盛世君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大分子AI药物研发平台BioAI帮助多家药企进行抗体优化获得了成功,这是AI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实践。这套靠3000亿级真实药物库“喂养”起来的AI系统将被建到万亿级,进行无边界的药物发现,让中国创新药不断走上世界舞台。在四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中,“人工智能+”成为重要一环。四川将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力量,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月23日,四川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作。3月15日,四川省委领导班子到成都市部分企业调研人工智能工作,强调要以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努力推动产业发展走在全国第一方阵。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了确保新质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四川在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创新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在政策支持方面,四川将制定一系列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四川还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四川将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措施,四川将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和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在创新环境方面,四川将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措施,四川将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快科技创新,成都加快布局建设中试平台。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钢表示,“我们将建设中试平台作为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的重要举措。过去一年,成都建成备案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共40家,覆盖8个产业生态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和助推产业建圈强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94790.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