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人工智能赋能 我国新型工业化显著加速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党的二十大部署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2023年9月党中央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作出了全面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作出了专门部署。”3月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推进新型工业化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024年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准备试点开放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增值电信业务。

形成独特优势 新型工业化显著加速

金壮龙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显著加速,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可以用“全、多、大、强”四个字来表述:

“全”就是体系全。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41个大类、666个小类。

“多”就是品种多。在全世界500种工业品种中,我国有4成以上的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大”就是规模大。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接近40万亿元,大概是39.9万亿元,占GDP的31.7%。我国制造业规模在全球占30%以上,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

“强”就是网络设施强。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通信网络设施,5G基站已经达到338万个,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赋能新型工业化

金壮龙表示,我国工业还处于由大向强、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有很多短板弱项要解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有信心立足基础、抓住机遇、攻坚克难、加快发展。”

金壮龙指出,要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全力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行动,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金壮龙表示,在保工业经济增长方面,要深入实施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鼓励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勇挑大梁,鼓励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行动方面,要发挥链主企业的作用,“一链一策”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一是传统产业不能当作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让它“老树发新芽”。要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让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保持优势产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继续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比如大飞机、燃气轮机、大型邮轮,都是这几年经过重大攻关进行突破的。三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前,我国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5个,要鼓励制造业企业向国际一流迈进,在此基础上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四是要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一篇大文章,要继续推进建设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我国有178家高新区、46.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要把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作用发挥好,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金壮龙强调,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信息设施。要继续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促进5G赋能“千行百业”。强化5G演进,支持5G-A发展,加大6G技术研发力度。另一方面,要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分类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强链补链延链 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

我国中小企业有5000多万家,量大面广,联系千家万户、支撑千行百业。金壮龙认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目前,我国已经培育了12.4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在强链补链延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坚持帮扶和发展并举,重点抓好“提质量”“优环境”“强服务”“促融通”四项工作。

“提质量”,要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擦亮“专精特新”这个金字招牌,让它“货真价实”。同时,要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中央财政连续3年支持4万多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优环境”,要全面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同时,要强化金融支持,为中小企业在用能、用人、用数、用地等方面做好保障。

“强服务”,工信部继续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服务中小企业的系列活动。同时,要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创造。

“促融通”,要进一步发挥链主企业的龙头作用,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重点产业链发展中来。政府要搭建好对接平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2024年还要再重点建设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已经有200家了。

审核:余早早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92031.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中国工业报的头像中国工业报
上一篇 2024年3月13日
下一篇 2024年3月13日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