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目前,我国近视发病率呈现高发、低龄等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到国民健康和国家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牵头,联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多方协作共同推进近视防控工作。
因近视发病机制不明,当前仍缺乏特别行之有效并可行可及的防控手段,近视发病率仍居高不下。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眼科专家林顺提交《关于推荐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稳步迈向2030年国家近视防控目标的建议》。他建议利用科技赋能,打通数据端口,善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互联网助力不同的防控阶段。期望透过智能化、普惠化、标准化近视防控流程与体系,让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五个相关方面,稳步实现我国订立的2030年的防控要求。
对此,“医疗AI第一股”的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达了深耕眼科AI领域多年的体会。“人工智能+医疗给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了技术革新。具体到近视防控和眼视光领域,当前迫切需要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的赋能,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诊疗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精准化、个性化的眼健康管理。”
青少年近视率过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90%通过眼睛来完成。眼科疾病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期,成为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口已超过6亿,保护视力、防控近视,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据国家卫健委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22年我国屈光不正患者超7亿人,占全国人口数量的近50%。
但这个数字在青少年人群中更显严峻。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早在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求每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要下降0.5个百分点,近视率比较严重的地区,每年要下降1个百分点。
自此,青少年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悉,2018年至2021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分别为53.6%,50.2%、52.7%、52.6%。其中,2021年的数据较2018年总体下降1个百分点。
眼科学界普遍认为,2019—2021三年间对近视防控起了极大的干扰作用。从这个情况来看,比较2018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已经非常难能可贵,如果不是国家集全国之力来做近视防控,有可能上升3—5个点。”因此,林顺潮在建议中表示,“虽然近视防控取得一定成果,但近视的早发、高发态势未根本转变,与2030年防控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记者了解到,近视的成因复杂且不可逆,高度近视是主要的致盲原因,近视防控是重中之重。近视的外因与环境与行为因素有关,内因则包括遗传和发育因素,治疗上难以“对症下药”。
而在并发症方面,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以上)所导致的危害更为显著,严重者可引致失明。近视度数越高,患上并发症的机会越大,高度近视人群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斑病变的风险是健康人的数十倍。
若高度近视相关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将可能导致视力的永久损害。最近在国内大型流行病学数据发现,45-59岁工作年龄层失明患者中,高度近视相关的黄斑病变(59.6%)成为导致视力障碍的第一位主因。
科技赋能近视防控
受网络发展及课业影响,儿童青少年触网年龄年幼化,用眼习惯不佳,缺乏户外运动及睡眠。《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称,我国儿童青少年除阅读环境光照之外,其他各维度包括用眼距离及时长的平均数据均不及格。
对此,林顺潮表示,学生课业压力大、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增加,且户外运动及睡眠时长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更加缺乏。一方面,防控制度不断完善,明确2023年和2030年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方面的防控目标、政策要求和行动。另一方面,科学防控逐项落实,“双减”政策、《近视防控三十问答》和《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提供了科学护眼指南。其三,多方协作凝聚合力,中西医及家教医教协同,组建了教育活动和儿童眼健康人才队伍。
在林顺潮看来,当前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都面临一定程度的运转问题。例如,学校的校内学习负担过重、视力监测力度较弱;家长布置的校外学习强度过大、对电子产品控制不足;医疗机构专业人才数量偏低。
在此背景下,林顺潮建议利用科技赋能,助力不同阶段的近视防控。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打通数据端口,善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互联网助力不同的防控阶段,促进部门融合。从筛查(眼底阅片辅助诊断)到防控(视觉健康电子档案、近视防控大数据分析平台),再到家长的日常监管。目标做到标准化数据采集,一体化的平台数据管理,及更智能高效的精准近视防控,多维度共建近视防控网络。
林顺潮强调,儿童青少年近视成因复杂多样,精准防控难度高。配合《“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中的“强化眼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眼病早期筛查能力。逐步使用并普及新型智能人工智能驱动的视力筛查仪、人工智能眼底相机、液晶视力表等设备,快速识别带有丰富信息的双眼特征图像或眼底图像,准确测量屈光度和眼底病变信息。
与此同时,林顺潮称,可利用人工智能鉴别异常的筛查数据,及根据个体情况给出建议防控方案,支援数据远程传输,及时在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上级医疗意见时提供支援。配合一系列的创新药械研发、转化和生产,以提升筛查效率、精准度和可用性。
事实上,现阶段的AI技术发展,已经开辟出从AI检查验配、AI评估与预测分析,到近视的预防、矫正和控制的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而随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或将进一步革新近视防控领域乃至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张大磊表示,“鹰瞳科技在AI医疗芯片大模型领域已做了不少尝试,在AI芯片升级后,在慢病早筛及管理、近视防控等领域赋能更多场景应用,进一步降本增效。公司以“让健康无处不在”为企业使命,坚守专业之路和普惠之心,希望通过人工智能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的下降打开新局面。”
林顺潮在建议中期望透过智能化、普惠化、标准化近视防控流程与体系,让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五个相关方面,稳步实现我国订立的2030年的防控要求,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对此,张大磊强调,“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是眼科赛道从业者共同追逐的目标。共同努力推动2030年近视防控要求达标,即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91783.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