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赓续航天精神 砥砺强国担当」深耕人工智能 勇担青春使命

「赓续航天精神 砥砺强国担当」深耕人工智能 勇担青春使命

「赓续航天精神 砥砺强国担当」深耕人工智能 勇担青春使命
「赓续航天精神 砥砺强国担当」深耕人工智能 勇担青春使命
「赓续航天精神 砥砺强国担当」深耕人工智能 勇担青春使命

近日,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精神荣誉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集团公司党组研究决定,授予33名个人、17个集体“2023年度航天精神模范奖”;授予18名个人、12个集体“2023年度航天精神青年模范奖”。


航天科技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发模范个人(集体)在工作中主动践行航天精神的先进故事和精彩感悟。本期刊登的获奖者为航天精神青年模范奖获得者、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创新院王振亚。

「赓续航天精神 砥砺强国担当」深耕人工智能 勇担青春使命


深耕人工智能 勇担青春使命

「赓续航天精神 砥砺强国担当」深耕人工智能 勇担青春使命

“一号机已就位,一切正常”“二号机已就位,一切正常”……“各机注意,按照既定任务执行”“一号机任务圆满完成”“二号机任务圆满完成”……这是2023年11月发生在试验场上令人兴奋的一幕。正当试验队为成功而欢呼之时,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创新院项目技术总体王振亚望着试验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思绪回到2016年,这一年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中国研制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日”获批设立……这些航天大事件在即将毕业的王振亚心里深深埋下了种子,让他毅然在众多选择中如愿又坚定地选择了航天。

立足航天热土,扎根人工智能领域

2017年,王振亚走出校园,立志从事航天飞行器智能算法设计与应用研究工作,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将党和国家的期望与寄托转化为现实。

王振亚以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等航天前辈为精神坐标,一心扎根航天预研创新事业。知识存在不足,那就补。王振亚趁着新员工实习机会,多次前往院图书馆,从中借了大量专业书籍,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快速建立航天理论体系。应用需求把握不准,那就调研。王振亚不放弃工作中每一次宝贵的交流机会,向需求供给单位、技术优势单位的同事以及航天先辈积极请教,为快速抓准应用需求及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了极大帮助。

作为青年先锋,王振亚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带动周围同事,他还入选了集团公司青年拔尖人才,担任指控学会青工委常务委员等职务,带动团队在专业方向上持续发展,为航天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助力。

“务实求索,脚踏实地”是王振亚一直以来坚持的信仰理念,他深知航天领域是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的完美结合,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源泉,严谨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坚实保障。

王振亚参加工作以来,适逢人工智能技术第三次蓬勃发展时期,航天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赋能迫在眉睫,但总体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发展时期。王振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从航天应用需求和能力提升牵引角度出发,持续研判学习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并提炼总结,有力支撑了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编制迭代。

作为团队骨干,王振亚积极承担新形势下的论证攻关任务,推动10余项航天领域首批人工智能项目立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回观人工智能技术的几次发展浪潮,王振亚认为航天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为此,王振亚持续创新探索,秉承青年航天人严慎细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形成一系列基础性研究成果,为持续推动航天创新院打造航天原创技术策源地的示范单位作出了贡献。

带领团队攻坚,深耕智能决策技术

2022年7月,航天创新院正式挂牌成立,作为该院论证成立的“先遣部队”中的一员,王振亚克服“人员少、节点紧、矛盾多”等种种困难,勇担重任,尽个人所能解决新团队成立面临的多项问题。不仅如此,王振亚积极参与航天创新院的建设过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担任院机关组织与科研团队的沟通协调纽带,做到院重大决策快速落实与团队需求快速反馈,在院的成立建设及平稳运行过程中贡献了力量。

2023年10月,航天创新院正式聘用王振亚为先进智能算法中心副主任。得知这一信息的王振亚没有太多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隐隐的焦虑与不安,望着这一支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的年轻队伍,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带好队伍。

不过焦虑与不安在日常工作实践中逐渐被打消,为帮助大家尽快融入团队,他定期与中心员工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听取员工工作汇报,主动关心关爱员工并积极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同时为员工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培养计划。他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将其列入待办事项加以落实。对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王振亚主动作为,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

“好钢都是炼出来的。”王振亚如是说。他抓住一切机会去锻炼团队。在一次年度工作论证过程中,需要在1个月的时间内协调10余家单位进行联合编制与反复迭代修改,工作强度极大。他在自身尚有其他各种任务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配合专家组开展顶层策划和路线图编制,另一方面持续带领团队对接并协助京外团队开展完善工作,最终成功牵引30余项主题指南策划与发布,形成一系列基础性研究成果,团队开展的相关工作得到上级用户的高度认可。

2023年11月,作为负责人的王振亚克服种种困难,牵头组织了“默契协同”青年突击队,毅然带队奔赴试验场一线。针对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与团队成员共同在寒风中一遍遍地调整、测试、分析、纠错,最终实现无人机飞行演示验证圆满成功,为院成立1周年献上了一份大礼。

“王振亚同志,各机顺利完成各既定任务,各项指标圆满达成,向您祝贺。”听到这句话的王振亚从万千思绪中回过神,想到自己几年前提出的协同机制在这一刻完成了实物验证,望着自己身处的肯吃苦、能吃苦、能奉献的航天队伍,他不禁红了眼眶。

来源:《中国航天报》

文/陈志明

海报/航天科技集团航天创新院

美编/丁洁

编辑/刘淮宇 任长胜

校对/高一鸣

监制/黄希

「赓续航天精神 砥砺强国担当」深耕人工智能 勇担青春使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90302.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头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上一篇 2024年3月1日 上午12:09
下一篇 2024年3月1日 上午6:07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