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作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为中国号经济“巨轮”乘风破浪领航。面对世界的“变”与“机”,中国如何凝聚信心、巩固“稳中向好”之“势”,又如何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激发内在创新之“能”?央广网财经洞察系列报道《中国的稳与进》将全方位展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经济活力持续增强的生动图景,共话中国经济“稳”的底气和“进”的潜力,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央广网北京1月8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从人工智能到商业航天,从生物制药到新型材料,从量子科技到卫星互联……在这些科技成色十足的新兴产业中,有一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释放了创新“大能量”。当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营收利润持续向好,在细分赛道跑出竞争力,发展活力与动能不断释放。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记者注意到,为更好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涵盖税收优惠、融资支持、技术创新等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发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也蓄势待发,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身处产业“最前沿”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内驱力旺盛专精特新企业是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特征的中小企业,“小巨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多家。超四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例如,民营航天领域的“小巨人”蓝箭航天发射了全球首款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实现了该领域“从0到1”的突破;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小巨人”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则“死磕”国产工业机器人,将机器人底层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控制器软件、控制算法等一步步自主化……“小巨人”企业深圳市祥为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要靠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创新驱动,在市场上才能拥有‘一席之地’”。这些身处产业“最前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创新内驱力日益旺盛,其自身的增长能力也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近年来,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研发人员的占比超过23.8%。”埃夫特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的一个缩影。工信部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8.9%,拥有超20万项发明专利,户均发明专利约17项。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看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是创新驱动的主体,还能成为众多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的创新种子。“不仅滋养了新市场,孵化了新质生产力,还推动了创新产业链的构建。”宋向清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研究员汉琳表示,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信心不断增强,扩张步幅逐渐加速,对中小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对于经济的拉动力显著提升。政策扶持向实向细 专精特新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记者注意到,为更好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涵盖税收优惠、融资支持、技术创新等在内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发力。2023年8月1日,工信部、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明确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力度。其中提到,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对接协作机制,了解企业融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结合产业链特点,“一链一策”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金融支持举措。记者了解到,目前,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对象。特别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多家银行持续强化科创金融投入,引来更多活水润泽科创发展。与此同时,资本市场的角色也愈发重要。2023年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指出在坚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一个主要阵地,北交所已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新赛道。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数据,2023年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77家,其中43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达到55.8%。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记者表示,资本市场通过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特别是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等,能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融资环境。而且这些板块更加细分专业化,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专精特新企业的价值与潜力。”朱克力表示。此外,为助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引导资本、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加速向专精特新企业聚集,有关部门联合启动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三赋”行动。多地税务部门也开启“一企一策”精细服务,助力企业税惠红利精准落袋。持续加大扶持力度 合力塑造专精特新发展优势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关键在服务,核心在培育。如何做好服务工作?梁志峰表示,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的同时,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质效,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更多优质服务直达中小企业。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龙飞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共性技术研发组织建设的方式,统筹协调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遇到的行业共性技术难题。此外,建立健全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激励机制,在技术培训、咨询、交易、检验检测等方面提供多层次、全生命周期的技术赋能服务。如何健全优质中小企业培育举措?梁志峰表示,工信部将联合财政部做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在2023年城市试点基础之上,新遴选一批试点城市,以细分行业为切入点,以应用场景为突破口,以生产制造环节为重点,确保试点试出成效。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持续推进“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继续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发挥集群在资源对接、要素整合、协同创新、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此外,工信部已携手国资委启动共链行动,推动中央企业与各类所有制企业聚焦主业、协调联动、互利合作。中央企业正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产业优势,致力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产业集群,正探索建立以自身为牵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88808.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