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著名画家王宏喜先生纪念碑在福寿园海港陵园落成,王宏喜元宇宙人生艺术馆同时发布。王宏喜先生的家属、亲友、同事、学生等30余人齐聚如茵园,共同缅怀这位国画大师。
王宏喜先生是我国著名人物画家。196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师承亚明、陈大羽、沈涛等艺术大家,并为国画大师傅抱石所赏识。他参加工作后成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专业画家。在北方和南方的生活工作经历,形成了他笔墨恣放、清幽高古、恬静淡雅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既重传统,又重创新,画风清新、水墨交融。他创作的历史题材水墨人物画, 线条古典神韵、造型清俊洒脱。
王宏喜先生的夫人潘宝珠女士与浙江省海宁市王宏喜美术馆馆长、钱君匋艺术研究馆荣誉馆长翁景浩老师共同为为王宏喜先生纪念碑揭幕。
王宏喜先生家人、挚友等一起深情回顾了他在艺术事业中不懈追求、奋斗的一生。王宏喜先生的生前挚友,海宁市王宏喜美术馆馆长、钱君匋艺术研究馆荣誉馆长翁景浩老师发表致辞,回顾了与王宏喜先生相识20多年,对王宏喜先生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血脉里流淌着传统的血液,奔涌着时代的豪情,善于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思考人物画振兴,从历史的视角抓住社会底层普通百姓劳动场景,挖掘时代精神。
现场发布了元宇宙美术馆王宏喜先生人生艺术展,福寿云科技借助数字交互引擎与AIGC互相驱动,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以及高级图形渲染等前沿技术,打造了数字科技平台上的王宏喜先生人生艺术展。
元宇宙艺术展几乎还原了现实的美术馆设计,有明确的展厅间隔,横纵交错的展墙。观众扫码进入元宇宙美术馆,可以操纵手机屏幕,穿梭于不同展厅之间,来到绘画作品前细看,沉浸式观赏王宏喜先生与夫人潘宝珠女士在各个时期的国画作品,近距离感知他们笔墨恣放、清幽高古、恬静淡雅的艺术风格。
展出作品先期选择了76幅画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横跨多个时代。
有早期反映黄海之滨的渔民和沂蒙山区的农民群众的优秀作品,如《出海》、《海风》、《黄海渔民》等;
有取材于典籍掌故、文学作品的历史人物画,如《东坡品茗图》、《关公夜读》、《大禹治水图》、《盛世修典图》等,被赋予时代审美、文化精神和艺术家的个体思考;
有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如《玉屏滴碧》、《黄山雪霁》,以丹青妙笔描绘山川胜景,在淋漓笔墨中感受生机勃勃的大美中国;也有反映时代变迁,歌颂社会主义的当代题材作品,如《人大制度五十年志庆》;
还有潘宝珠女士的画作《李清照问小重山词意》、《十二金钗图》、《金沙江的春天》及夫妇二人合作作品《莲卧观音》、《水月观音》等。
王宏喜先生善于把人物置于历史背景,通过选择大禹、孔子、苏东坡、陶渊明、李清照、郑板桥等人生磨难,逆境中不屈的抗争精神,以蒙太奇的手法,聚焦,放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王宏喜先生出生于黄海岸边的连云港市灌云县,他一生离不开大海,离不开渔村、离不开渔港,离不开渔民,离不开海浪。夫人潘宝珠陪他一起看海釆风,一起海边慢步,对海倾诉,谈事业、谈家庭、谈追求、谈人生,谈最多的还是中国画 。海成为是贯穿他们生命的一根红线。他数十年创作了大量反映海港渔民劳动场景题材,富有时代精神,在当时画坛举足轻重,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夫妻俩的艺术深深扎根在民族土壤里,夫人潘宝珠就像一粒种子深深扎在王宏喜的心田。
福寿园海港陵园总经理刘保林表示,福寿园海港陵园将积极实践探索云纪念、数字陵园、数字资产等,期待用数字化的方式把“记号做美、记载做厚、纪念做长”,将精神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88479.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