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包含技校、中职,下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环境、亲子关系、课业压力等日趋复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新特点、新趋势,传统的防治措施及形式难以完全适应,需要引入高科技技术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机电技师学院教师庞春建议,在中小学生(包含技校、中职)心理健康防治领域引入数据化、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庞春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呈现年轻化、群体化、多样性、易变性等特点,其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网瘾、叛逆、暴躁、学习障碍、多动、行为问题、青春期心理、考试焦虑、新校园适应、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外貌焦虑等。因此,广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工作仍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防治到位,既有利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利家庭幸福,更有利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在他看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社会数字化水平的升级,人工智能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凸显,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在发现、预防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具有采集分析数据客观、真实的特点,能有效避免传统线下疏导、问卷调查等手段采集数据导致的失真问题,能有效化解被访者的心理负担,尽量让被访者展现最真实的自己,为全面、真实、客观分析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坚实的基础。”庞春说。此外,这些高科技技术在干预、治疗潜在患者方面具有更准确、高度隐私、更高效的特点。通过将高科技技术与传统线下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的结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达到“1+1>2”的效果。庞春建议,将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在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治的运用、发展纳入相关法规,提升顶层建设。建议各级主管部门加大相关科研投入力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培育、引入、吸收、消化各类高科技技术,加快试点工作,实现广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工作的创新。此外,建议加强政府财政对相关技术、产业予以扶持及倾斜。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春林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87694.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