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驾驶、聊天机器人、电商直播甚至医疗保健,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高效和便利。但是也有不法分子为了牟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诈骗,比如利用AI换脸冒充熟人诈骗,或者制作发布假新闻混淆视听、赚取流量等等。昨天(13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门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办法》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办法》从哪些方面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又是如何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乱象来对症下药?一起看↓1 2 3 4 5“AI换脸”诈骗 10分钟被骗取430万元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种技术,近期,“AI换脸”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存在滥用之嫌,甚至有人利用AI换脸实施犯罪。近日,内蒙古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来自福建的郭先生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法人代表。今年4月,他的好友突然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称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元保证金,想借用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加上已经视频聊天“确认”了身份,郭先生在10分钟内,先后分两笔把430万元转到了对方的银行账户上。事后,郭先生才得知,原来是骗子通过AI换脸和拟声技术实施的骗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造谣 一网民被依法查处自2022年12月以来,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应用掀起来一股科技热潮,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根据用户需求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代码等等,被视为具有可快速、批量生产讯息的生产力工具,然而却有人打起了借此非法牟利的歪心思。近期,根据公安部网安局总体部署,江苏公安网安部门深入推进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一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编造谣言网民。今年4月10日,盐城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接到上级通报称,该市一网民发布“浙江温州一名女大学生在晚归途中遭持刀袭击并强奸”的虚假信息。盐城网安支队立即会同属地警方展开调查,查明造谣人员系盐城阜宁县网民朱某锋,并对其依法传唤。到案后,朱某峰对其造谣行为供认不讳。阜宁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邱侗:据其交代为了博取眼球、吸引流量,以获取平台给予的创作者奖金,他就利用了这款时下流行的ChatGPT人工智能软件杜撰了该谣言。而编造发布此类谣言极易引发群众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从而构成违法犯罪。网民 朱某锋:我就跟机器人聊,让它帮我写一篇强奸案文章,内容要求逼真,字数1500字。然后它就自动生成了,内容的真实性我没有考虑。为显真实,朱某峰还在网上找到一张白衣女性的图片,附在文章中一同发布。目前,公安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已对朱某峰行政罚款贰佰元,并责令其清理不实信息,关停相关自媒体账号。
网民 朱某锋:我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了,诚恳接受民警的处罚与批评教育,今后做守法网民,不造谣、不传谣。阜宁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邱侗:在此提醒广大网民,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应严格遵守法律底线,在正当、合法的领域合理使用。来源:中国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85625.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