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

【编者按】 2023年,致我们的“燃情岁月”! 这一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上海自贸试验区迎来十周年,一大波利好政策相继出炉。第六届进博会现场人潮汹涌,首发首秀首展让人目不暇接。城市更新关乎千家万户,老房改造项目讲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温情故事。这一年,顶级赛事回归,各大旅游景点客流井喷,上海国际艺术节“嗨”翻申城。 如同往年,新民晚报摄影记者的足迹遍布城市角落。我们用镜头截取一个个时代切片,尝试构建出一座2023版记忆博物馆,也邀你一同推开2024的精彩大门。新民晚报陆续推出年终作品集让我们在影像世界里回味这不同寻常的2023一起展望202401:49“AI”生活人工智能(AI),不仅是尖端科技的“试验场”,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生活秀”。前有一系列重量级会展,如申城一年一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集全球大咖,成为科技达人的嘉年华。后有生活里的“小确幸”:医院里,AI智能问诊、辅助影像诊断等智能医疗系统,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银行中,AI技术打造的差异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正打破传统网点的边界,重塑金融服务模式;在街头,AI技术正飞速处理海量数据,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装上智慧大脑,打造更安全、便捷、高效、快捷的美好生活图景……AI,点亮当下生活,孕育精彩未来,更展现出人类的一种生命姿态——AI生活,爱生活。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5月26日,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在北京开幕。在“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展”高端医疗器械展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的镍钛合金蛇形手术臂在剥一枚生鹌鹑蛋。本报记者 陶磊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7月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达闼Cloud Ginger化为“舞蹈演员”,为观众表演《千手观音》,展现了机器人非凡的协作能力。本报记者 陶磊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7月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商汤电池六面缺陷检测技术,利用人工智能配合视觉感知技术,对电池盖帽、焊缝及防爆阀等区域进行高效检测。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7月10日,在浦东金桥智能网联汽车体验场地,十多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在匀速行驶,汽车驾驶员座位上空无一人。本报记者 徐程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7月28日,ChinaJoy现场,观众与虚拟人“葱妹”AI全息互动合照。本报记者 王凯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8月10日,2023上海国际摄影器材和数码影像展开幕。展会上首次出现AI摄影展,作品均借助人工智能软件创作而来。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9月2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展商借助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裸眼3D全息展示等新技术展现北京中轴线风貌。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9月6日,在2023外滩大会现场,博斯腾利用数字化全流程解决方案,为预防阿尔兹海默症开发了脑健康评估和认知训练程序。该系统为中老年群体提供专业的脑健康评估和认知训练,如通过多种有趣的游戏,锻炼老年人大脑,保持脑青春。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9月6日,在2023外滩大会现场,参观者可体验万事利亚运版个性化定制系统,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助下,设计出独一无二的丝巾。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9月6日,在2023外滩大会现场,一款特制头盔,可识别脑电波波形特征。这项“黑科技”,也是为未来穿戴设备场景下的身份识别做技术储备。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9月7日,在2023外滩大会现场,未来金融服务概念店引发关注。数字理财师为参观者进行资产配置诊断, 帮助培养更好的投资理念。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9月1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拉开帷幕,上海体育大学带来“AI+武术”智能化评分设备。本报记者 陶磊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10月16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正式启用。新闻中心还特别设置了科技文化互动展示区,综合运用8K、人工智能、360度虚拟拍摄等科技手段,使中外记者沉浸式感受北京的发展变化。本报记者 刘歆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11月5日,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人工智能体验区,四足机器人Lite3格外显眼。机器人通过灵巧跳跃、语音互动、人体跟随与导航避障等展示了先进的运动能力与AI感知能力。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11月5日,进博会上,在与AI下棋机器人的一番博弈后,人类选手甘拜下风。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11月10日,在进博会现场,观众在虚拟交互中“漫步月球”。本报记者 周馨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11月10日,在进博会现场,观众和机器人“交流”。本报记者 周馨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11月10日,在进博会现场,特斯拉展示的机器人Optimus拥有“最强大脑”,搭载着与特斯拉车辆同源的前沿技术,包括FSD全自动驾驶能力电脑以及Autopilot相关神经网络技术。Optimus的身高体重接近一名成年人,可搬运或手提重物。本报记者 周馨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11月28日,2023第四届上海未来岛家门口工业博览会在普陀区桃浦镇未来岛智谷S06举办。展会上,参观者体验能够帮助偏瘫患者脑手互动的设备。本报记者 张龙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12月4日,张江人工智能岛航拍图。这里是张江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空间载体,未来公园一期的人工智能馆作为这个AI+园区功能的延展,为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提供展示空间。人们在这里沉浸式体验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连接未来。本报记者 陶磊 摄回眸2023|新民晚报年终图集①:“AI”生活12月6日,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航拍图。该中心不仅是徐汇滨江的制高点,也是西岸数智谷核心载体,吸引了包括微软、华为、阿里等10多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入驻。本报记者 徐程 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84801.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新民晚报的头像新民晚报
上一篇 2023年12月25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25日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