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啸(山西财经大学)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据九派新闻报道,不少网友直呼“有亿点可爱”“想抱个同款玩偶回家”,但也有网友质疑“这怎么像是AI画的”。7日凌晨,@春晚 微博发文称,“‘龙辰辰’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但真的是设计老师一笔笔画出来的。”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关于AI创作的争议,更引起了关于版权、原创精神和艺术灵魂的深入思考。这两年,AI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崛起,表面上看是科技的大胜,但其背后却隐藏着众多问题和挑战。即使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抽象和模拟创作过程,但真正的艺术创作却是人类情感、思维和灵魂的体现,这是机器无法复制的。“龙辰辰”的争议,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和艺术灵魂。当我们看到AI生成的作品,我们看到的是数据和算法的运算结果,而非真正的艺术表达。这使得AI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情感和灵魂,被称为“尸块拼接”“缝合怪”。更严重的是,AI创作的底层逻辑,是需要利用一个存放着大量绘画素材和作品的数据库,而这涉及了版权问题。这些数据库中的作品如果被AI悄无声息地“炼丹”,那么这对于那些真正付出心血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侵犯。此外,AI创作本质上不是一种创作,而是一种拼凑和组合的过程。当这种过程被用于商业目的,不仅侵犯了原创作品的版权,也对整个艺术创作行业构成了冒犯。如果我们不及时对这种现象进行遏制,那么市场上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原创设计师在严峻的生存环境面前黯然退场,那些真正的艺术作品逐渐淹没在AI生成的作品中。目前,对于AI绘画的版权问题,国内外的法律规定都还不够完善,但保护创作版权显然是大势所趋。对于AI绘画,我们应该以更开放、包容但谨慎的态度对待。我们需要看到AI绘画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技术的发展,但不能牺牲艺术的灵魂和创作者的权益。我们需要对AI在创作领域的角色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讨。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一个精美的吉祥物,更期待的是一个对于创作和技术都有深入理解的艺术工作者。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既能尊重人类创作,又能利用新技术的方式,来共同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82763.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