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区块链产业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在重庆发布的这份《白皮书》你必须了解一下

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通过与相关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正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迸发勃勃生机。当前,我国区块链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我国区块链发展又有什么样的机遇?面临着哪些挑战?12月7日,2023 Web3.0创新大赛颁奖典礼在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畔的两江协同创新区举行。活动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区块链白皮书(2023 年)》(下称《白皮书》),对业界关注的区块链热点话题进行了解读。区块链产业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在重庆发布的这份《白皮书》你必须了解一下▲2023年12月7日,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区块链白皮书(2023年)》发布。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白皮书》认为,总的来看,我国区块链技术实力明显提升,应用创新百花齐放,区域和行业基础设施初步形成。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联盟激励机制尚未成型、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等困难和挑战。展望未来,Web3.0 和数据要素有望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过去一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正加快基于区块链的下一代互联网(Web3.0)战略布局,持续探索新场景新业态,带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区块链产业格局趋于稳定,企业新增数量、资本活跃程度放缓,标准化布局日益完善;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初显,面向Web3.0 的新一代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体系逐步形成,成为区块链生态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从具体国家来看,中美两国的表现尤为亮眼。“近年来,我国全面启动区块链产业部署,社会各界对区块链的认识不断深化,地方政府面向Web3.0、元宇宙等加强政策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探索应用落地与模式创新,行业组织及相关机构积极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完善,产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白皮书》认为。具体表现有三:我国区块链产业格局稳定,标准体系持续完善;城市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服务区域生态共建;多地政府积极布局Web3.0,产品出海步伐加快。例如,在产业格局方面,我国区块链企业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数字化发展较快的省市。目前,这些地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生态。而从备案情况来看,截至 2023 年 10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发布十三批次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清单。从中可以看出,技术赋能数字经济的边界在不断延展,政务数据共享、民生服务、数字金融、医疗健康、数字文创等各类行业应用纷纷涌现。此外,我国区块链产业协作水平持续提升。《白皮书》称,近年来,大型央国企、信息技术企业全面布局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全栈式服务能力。随着区块链行业应用广度不断拓展,区块链技术与业务融合持续深化,对行业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逐步转入分工协作的新局面。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规模化应用成效初显标准体系方面,近年来,国内区块链技术应用标准研制活跃,各类标准化组织合力推进标准化工作,区块链标准制定成果丰硕。据中国信通院整理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国内相关标准化组织累计发布区块链领域技术标准209项,其中包括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167项和地方标准31项。城市级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多地省、市两级政府面向数据共享、资源管理等公共服务共性需求,加快探索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承载相关应用,提升区块链技术平台和应用的管理效能,促进区域内数据要素跨机构、跨平台、跨行业有序流动和高效共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10余个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如,由四川省主导建设的“蜀信链”,重庆市主导建设的“山城链”,浙江省杭州市主导建设的“之江链”等,均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体系化、规模化建设成效,新型基础设施支撑作用逐渐显现。而随着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规模化应用成效初步显现,产业生态也正在加速构建。《白皮书》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多数国内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在部署多条底层链的情况下,共识节点总数达到20个以上,管理运维的复杂性明显提升。同时,国内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等面向自然人用户的业务场景推广成效良好,部分地区已形成十万级乃至百万级的链上用户规模。另外,重庆渝中、浙江杭州等部分地区还依托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深化“政产学研”全方位合作联动,积极打造区块链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培育区块链初创企业。仍面临三大挑战尽管如此,我国区块链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对此,《白皮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区块链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存在短板,难以支撑应用深度创新。《白皮书》表示,就解决未来数字资产、数字身份等应用创新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而言,我国在共识算法、数据存储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尚需进一步强化,在身份安全、授权管理和生物识别等方面的配套技术还有待提升。同时,我国仍存在开源社区话语权较弱、核心专利较少、基础设施与海外差距较大等困境,难以支撑未来数字资产交易规模化增长和自主化应用。二是联盟链缺乏有效治理机制,产业规模化增长受限。《白皮书》称,联盟链应用规模与公有链有较大差距。据 IDC预测,中国区块链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4 年突破 25 亿美元。而国外2022年DeFi领域市场规模已接近500亿美元,国内外市场规模差距较为明显。此外,国内区块链应用过程中重技术、轻治理,联盟的治理规则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相较于公有链,在公信力和认可度方面存在短板、劣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规模的可持续增长。三是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影响规模化应用。“国内各行业各地区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从区域和行业角度发展建设,以服务区域和行业应用需求为主,更高层面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尚未出现。”《白皮书》说,目前各个城市级、行业级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不统一、节点不互联、数据难互通,服务特定区域、特定行业尚可满足需求。但从国家层面看,这已经制约了跨区域、跨行业、跨主体的规模化应用,对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会带来一定影响。未来将推动形成可信的价值交互网络“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技术研发、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突破,其服务多方业务高效协作、建立可信价值网络的关键作用进一步获得业界认可。” 《白皮书》认为,未来,区块链将推动形成可信的价值交互网络,助力实现数字化协作和社会化生产,迎来一系列机遇和革新。短期来看,区块链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国家层面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持态度不会改变,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的良好态势不会改变。中期来看,随着“数据二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区块链技术能够有力支撑数据权利分置导向,推动数据要素可靠、可信、安全流转,有望在数据确权、交易、流通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价值。长期来看,Web3.0、元宇宙等新兴产业正快速发展,区块链作为其关键底层支撑技术,有望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展、技术渗透率持续强化、应用成熟度稳步提升,为Web3.0、元宇宙等新理念提供先行先试的创新载体,探索形成可体验、可感知的新模式、新业态。“展望未来,无论是Web3.0 的用户权益实现,还是基于数据要素的数字化生产生活新方式,均离不开区块链在数字空间构建的信任基础。”《白皮书》建议,我们要正确认识挑战,紧抓机遇、顺势而为,进一步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链接”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主体,推动形成泛在、可信的价值交互网络,实现更广范围的数字化协作和社会化生产,助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82143.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重庆日报的头像重庆日报
上一篇 2023年12月7日 下午5:40
下一篇 2023年12月7日 下午8:05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