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张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地纷纷抓住机遇,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其中,广东和湖北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战略眼光,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典范。
广东: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
作为国内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在算力基础设施、产业应用场景和数据要素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广东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相关注册企业约17万家,核心企业900多家,居全国首位,其中上市企业85家,营收100亿元以上20家。
广州、深圳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了广州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1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引导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向产业园集聚。
目前,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广东省各领域的融合应用成效显著。其中,在制造领域,大模型已应用于企业研发、生产、供应链等环节,有效提升了全流程效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如在汽车制造中,通过分析零部件尺寸、形状等特征,为企业提供更精确的生产调度方案。
近日,《广东省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广东有望实现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全球领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数量超2000家,力争打造成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
《实施意见》围绕建设产业创新引领地的目标,聚焦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提出22条政策举措。
一是构建通用人工智能算力枢纽中心。通过研发自主算力芯片及工具链,构建完善的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软硬件生态,加快建设国家算力总调度中心等,在搭建“中国算力网”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广东在自主智能算力规模上形成显著优势。
二是强化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大模型关键技术、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安全可信技术攻关,形成突破性原创性成果和行业应用,推动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三是打造大湾区可信数据融合发展区。通过发挥大湾区政策体制优势,探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建立湾区内数据流通规则体系和运营机制,构建高质量中文数据集,提升广东通用人工智能的数据规模和质量。
四是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通过优化区域布局、产业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平台建设、产品创新、场景应用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形成区域联动、企业梯次培育、终端产品涌现、应用场景多元的良好产业发展态势。
五是打造通用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通过强化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设算力算法交易平台,为广东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湖北:打造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地
除了广东,湖北也在积极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为国内重要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基地,湖北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数据显示,2022年湖北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约516亿元,同比增长32.6%,在中部六省中位居第一。
近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先后制定发布了《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技改13条”“数字经济新15条”等政策措施,围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揭榜挂帅等方面予以资金奖补。
加强智能芯片、大模型技术的研发突破,湖北打造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亿咖通7nm车规级芯片龙鹰一号已成功商用,黑芝麻2代4款智能芯片完成流片;光迅科技1.6T高速光模块在第24届光电博览会上实现首发;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发布“紫东太初”大模型2.0版,打造全栈国产化的通用人工智能底座。
强化企业主体培育,依托本地场景资源优势,紧盯拓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湖北先后引进腾讯、旷视科技、海康威视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落户武汉。截至目前,武汉市人工智能企业数已达650家,较去年底增长35%。其中,上市企业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17家企业入围国家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名单,全国排名第二,39家企业入围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全国排名第五。
近日,《湖北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实施以武汉、襄阳、宜昌三大科创中心为核心支撑,以“光谷”“车谷”“网谷”三大区域载体为先导引领,以产业底座、融合应用、行业服务三大核心领域为突破方向的“333”发展路径,将湖北打造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高地。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湖北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在多个重点领域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100项以上,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1至2家,打造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培育30家以上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5个以上行业大模型和500个以上应用示范场景,基本形成关键技术领先、特色应用引领、软件硬件均衡发展的产业体系。
湖北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晓华在近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下一步,湖北省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突出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链主+链创”融合工作机制,以制造业为重点,扎实推进技术攻关夯基、智能产品升级、产业集聚培育、示范应用赋能、产业生态创新五大行动,努力将湖北省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
审核:余早早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81113.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