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来自“AI未来”中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峰会的启示:程序也许不完美 但发现问题的眼光很可贵

很多当过课代表的学生可能都有一样的烦恼:有的同学总会忘记写名字,有的同学自己潦草到连名字都看不清,这给统计作业情况带来了不少麻烦。面对麻烦,南洋模范中学两名女生郭天蕴和王子萱除了吐槽,决定做点什么,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今年暑假,她们寻思着用AI帮忙,设计出一套“基于OCR和CLIP的作业统计与工整度评分系统”,并在第三届“AI未来”中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上获得论文一等奖。来自“AI未来”中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峰会的启示:程序也许不完美 但发现问题的眼光很可贵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姑娘们坦言,虽然一个暑假都在忙于和各种各样的“bug”战斗,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一系统目前只收集了少数同学的作业本开展实验,字迹评分的功能也还不完善,今后还需要让字库更丰富一些,才能真正投入使用。而在专家眼中,尽管学生课题在技术层面还有诸多不完美之处,但是最可贵的是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同学们能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社会、解决挑战,让自己的研究能够成为未来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青少年科创领域专家仓铁肩说。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机器人与自主无人系统实验室负责人商慧亮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简单劳动极易被替代,教育需要适应这一不可阻止、不可逆转的新趋势,同学们也需要保持对学习和研究新技术的本真热爱,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来自“AI未来”中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峰会的启示:程序也许不完美 但发现问题的眼光很可贵当AI已经可以很多人工时,教育要赋予青少年哪些能力?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建荣给出三个关键词;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翻开论文集,一等奖案例中,鲜活的创意层出不穷。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宇昕、徐奕豪的课题《电梯系统中绳类物体防夹算法研究》,源自一则关于牵狗绳被夹,宠物狗独自留在电梯吓坏小男孩的新闻;担心独自“看家”的鹦鹉太孤单,格致初级中学女孩王欣菲发明了一个“智能鹦鹉乐园”。卢湾高级中学高三男生卞跃霖的课题《基于Dlib的虚拟形象面部表情识别研究》来自网课时的发现。卞跃霖留意到,同学们上网课时普遍不愿开摄像头,老师无法通过观察学生表情来掌握教学效果和教学秩序。作为校科技社的骨干,卞跃霖有了灵感——是否可以用虚拟形象代替真实面貌,再通过摄像头捕捉,使得虚拟人和真人的表情同步,实时反映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比如沮丧、失望、高兴、自豪。来自“AI未来”中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峰会的启示:程序也许不完美 但发现问题的眼光很可贵据悉,本次峰会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上海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由黄浦区教育局、黄浦区教育学会主办,黄浦区教育基金会协办,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79581.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0)
新民晚报的头像新民晚报
上一篇 2023年11月19日 下午12:58
下一篇 2023年11月19日 下午2:40
198抢自链数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