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业周刊
首席执行官们总要不断扛起各种新的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崛起意味着他们必须成为汉学家。英国脱欧和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总统的双重民粹主义冲击意味着,他们不得不思考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现在,随着下一场技术革命以迅雷之势推进,他们又必须成为人工智能专家。如此说来,仿佛他们的工资还拿少了。
在中国时代,CEO们试图(至少)掌握几个普通话词汇。今天,他们在对话中纳入了人工智能语言:基础模型、大型语言模型、幻觉等等。他们在研读新书,参加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和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等咨询公司开办的课程。CaixaBank SA首席执行官贡萨洛·戈塔萨尔(Gonzalo Gortázar)总结了企业高层的心情:“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让我们惊讶、震撼,与此同时,也让我们害怕。”
变革之快令人错愕。ChatGPT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至今不到一年,它发布2个月就收获了1亿用户。IBM对3000名CEO的调查发现,43%称所在公司正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制定战略商业决策,75%认为这最终会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在麦肯锡的一项调查中,三分之一受访者称他们的公司经常在至少一项业务职能中使用人工智能。
多年来,该技术一直在默默发展。但能够生成文本、图像或其他媒体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到来,像风暴一样夺走了公众和高管们的注意力。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通用能力,而非仅限于专业领域。它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它学会了如何通过通常的语言与人类交流。不止如此:ChatGPT上线短短4个月后发布的GPT-4已远比其前身聪明。
来自不同利益集团的CEO们面临巨大压力。IBM报告显示,66%的董事会成员希望加快采用人工智能,希望放缓的比例为10%。关于人工智能影响的问题也主导了企业财报电话会议。
你可能认为员工会更加紧张。但职场社交网络Fishbowl对11700名员工(包括科技巨头的员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采用人工智能的速度甚至超过了老板们:43%的受访者称已经在工作中使用了人工智能,其中68%称他们尚未告诉老板这件事。
但“请快一点!”的呼喊只会更响亮。
与此同时,咨询公司和一些科技公司似乎在竭尽全力激发人们的恐惧和贪婪。麦肯锡声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其分析的63个不同行业中,每年可新增2.6-4.4万亿美元的“价值”。(作为参考,英国2021年的GDP总额为3.13万亿美元。)字母表公司(Alphabet Inc.)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2018年表示:“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研究过的最重要的东西。我认为它的意义比电或火更深远。”言外之意:要么加入革命,要么成为牺牲品!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在网络上搜寻海量数据,并以人类习惯的语气回答问题,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一点也带来了危险,引发了种种伦理和实践问题。CEO们别无选择,只能成为数据专家,或至少成为数据政治家。还有那个表现为新形式的古老的偏见问题:人工智能是否会基于种族或性别将人分成三六九等?高管们还必须应对所谓的“幻觉”(hallucination)问题,即人工智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能力。
人工智能还让隐私和安全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机器可以摄取他人的专有材料,仿佛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主义的乐园,而非一个信息受到严格的版权法管辖的世界。它们会公布可追溯至个人的数据,从而会侵犯隐私,或通过搜罗间谍软件信息危及公司安全。藉由Deepfakes,敌对利益集团更容易劫持CEO身份,发布影响股市和破坏声誉的公告。
管理咨询公司都非常热衷于提供建议,告诉高管该如何重组公司以尽量缓解此类灾难:他们需要改革治理结构,紧跟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比如可组建由专家和多面手组成的特别工作组。它们需要增加新的安全措施,以防“故障”。他们需要提高对人工智能的熟悉度,比如在日常工作中纳入更多工具,在员工队伍和董事会中引入精通人工智能的人才。
对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咨询公司们也滔滔不绝。首先要专注于公司的传统能力,而不要假装自己是一家碰巧生产橡胶鞋的科技公司。确保公司最大限度地利用专有信息,而不要太依赖公开传播的信息。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 Co.)自1837年以来一直在收集有关消费品以及如何销售的数据。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 Inc.)拥有大量可在现实生活中的家装项目中使用的材料。
这些建议都很明智。但卓越CEO还要更进一步,提出更大的战略问题。当前一窝蜂的热潮带来了一种风险,即企业会使用人工智能取代员工,而非为员工赋能,这会破坏士气,令客户不满,导致二流的业绩。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达伦·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在他们的新书《权力与进步:追求技术和繁荣的千年奋斗》(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中指出,企业系统性低估了人类的能力,而高估了智能机器的能力。人类虽然在检索海量数据时没那么快,但他们具备独一无二的为工作赋予直觉和同理心的能力。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更多“平庸的创新”,此类创新已经让我们对自动语音应答火冒三丈,或站在自动收银机前陷入生存的绝望。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的一份报告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影响到全球3亿个全职岗位。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昆西(James Quincey)在耶鲁大学的一场会议上宣称,根据一场营销活动的结果,人工智能生成的广告与人类制作的广告已经没有区别,由此,可口可乐等公司为广告人士花费数十亿美元的日子可能将一去不返。过去,大部分创新影响的都是体力劳动者或低技能员工,而如今,人工智能将枪口对准了知识型员工,尤其是法律、行政和媒体领域的员工。好莱坞编剧已经开始罢工,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自己的工作和残余价值会消失。
大家都在庆祝自动化取得的进步,此时提出它对就业的威胁似乎有些自私。为什么受过教育的勒德派就不该被改善生产力的进步洪流碾压?这里有一些审慎的原因。西方社会在掏空了中下层和工人阶级后,恐怕已承受不起再掏空中产阶层的专业人士了。回顾一下布尔什维克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历史就会发现,知识工作者在领导恶性革命方面天赋异禀。
此外还有一个实际的激励因素:CEO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公司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将人工智能工具变成仆人,而非主人,让解放的员工发扬最人性化的品质:原创性、同理心,以及最重要的,判断力。编辑/陈旭静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67099.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