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技术横空出世,对高收入和高教育劳动者带来冲击,引发了“机器替代人工”话题的热议。如何看待生成式AI对人类工作的影响,未来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会发生什么变化?
7月19日,北大国发院联合智联招聘发布专业分析报告,聚焦自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的5年间,智联招聘脱敏的岗位需求、求职者简历投递数据,以及求职者问卷调查等多元数据进行分析,首次构建了中国各职业的人工智能影响指数。
无独有偶,就在前两天智联招聘发布的和AI相关的《职场热点透视》显示:知识服务类工作已成为灵活就业首选,而AI已成为灵活就业的新方向。
随着数字化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灵活就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被改写,工作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调研数据显示,知识服务类是职场人从事灵活就业工作的首选方式,占比30.8%。他们希望运用独有的行业知识,在输出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其次是电商平台、自媒体、直播,占比分别为30.3%、29.3%、24.8%。值得关注的是,AI训练师等AI相关职业也有13.9%的占比,成为灵活就业的新方向。作为前沿技术的AI,被越来越多人掌握,成为解锁灵活就业的新通路。
此次报告分享了四点核心发现:
白领工作和知识型工作更容易被大语言模型替代;
过去五年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人工的初步趋势已显现;
人工智能影响指数高的职业,过去五年发布职位数量减少;
大部分职业在对工作任务的要求方面尚未出现对新技术的调整。
影响指数最高的20个职业包括财务/审计/税务、翻译、银行、销售业务等,这些职业多为白领工作,其共同特点在于工作任务包含较多的文本处理、资料收集整理等内容,而这些知识型的工作任务正是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的长项。
影响指数最低的20个职业则包括了社区/居民/家政服务、技工/操作工、烹饪/料理/食品研发、交通运输服务、物流/仓储、医院/医疗/护理等。这些职业的共同特点在于,工作任务包含较多的体力劳动,并且需要在直接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提供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横空出世和日益精进,职场人的应对也呈现了如下趋势:
近7成职场人尝试过大型语言模型类AI工具,5成认为AI将替代自己工作;
长期来看,65.8%的职场人将参加AI技术培训,提升自身驾驭AI的能力。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多数职场人对大型语言模型类AI工具已有尝试。69%的受访者尝试使用过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型语言模型类AI工具,听说过但未尝试的受访者占23.3%,未听说过的仅占比7.7%。与职场“前浪”相比,95后年轻人对AI工具的了解更深,而与“涉职不深”的00后相比,95后对AI的职场影响关注度更高,因此尝试者占比更高。
报告也收集了职场人对AI在未来一年和五年内影响其所从事工作的不同看法,如21.1%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AI不会对自己工作产生太大影响;时间周期拉长至未来五年,这一比例降至18.7%;而不论是未来一年还是未来五年,认为其从事工作将被AI替代的比例(近5成),都高于认为AI将促进其职业发展的比例(3成多)。
面对AI工具的普及以及带来的影响,职场人将采取哪些方式进行应对?65.8%的受访者表示,将参加AI工具使用技能的培训课程,占比最高;还有47.2%表示将学习一个不容易被AI替代的新专业技能,42.9%表示将转向不容易被AI替代的新职业方向,另辟赛道。
综合本章内容可以发现,短期来看,求职者已经在通过转向受人工智能影响程度更低的职业来规避AI的替代。但长远来看,职场人更愿意以积极的方式应对AI的挑战,通过学习AI工具使用技能来提升自我,从而在未来更好地驾驭AI来辅助自己的职业发展。
数字技术在不断发展,从工业机器人到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每一次出现,都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面对挑战与机遇共存,职场人需要关注新的机会,并运用数字技术为自身服务,加速自身能力的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59850.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