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01 | ChatGPT热度减退,下载量首度下滑
美银分析师Justin Post在一份报告中援引Sensor Tower的数据称,最近几周,ChatGPT和微软旗下必应的应用下载量有所放缓。该报告称,在美国市场,iOS版ChatGPT应用下载量在6月份环比下降了38%。包括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必应应用在6月份的下载量也下降了38%。此外,根据分析公司Similarweb的数据,ChatGPT网站的月度流量和独立访问量在6月份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具体而言,ChatGPT今年6月的全球桌面和移动设备流量较5月下降9.7%,其网站的独立用户访问量下降5.78%。6月的访客花在该网站上的时间也减少了8.5%。
02 | 2023年Q1全球XR头显出货量下降33%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追踪数据,包括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在内,2023 年第1季度全球扩展现实(XR)头显的出货量同比下降 33%。Meta依然占据第一把交椅,Quest系列累计出货量超过2000万台,其中Quest2达到1800万台。不过Q1 Meta出货量占比降至49%,是自2020年第4季度推出Quest2以来的最低水平。
03 | 浙商证券:预计AI应用层办公、教育、政务三大领域落地速度较快
浙商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国内AI应用将迎来政策和需求共振。一方面,大模型监管政策不断完善,全面商用化的时点渐行渐近,百度、阿里、腾讯、抖音、快手、美团等多个互联网公司对41个深度合成算法进行了备案。另一方面,国内软件的大模型应用产品将在下半年密集发布,多家软件公司对政府或企业客户在大模型相关需求进行了挖掘,并开始筹备和计划。从应用层面,AI+办公、AI+教育、AI+政务落地速度较快,其次是AI+金融和AI+医疗,行业空间广阔。
04 | 国泰君安:智能驾驶正逐步成为AI大模型的重要赋能场景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智能驾驶正逐步成为AI大模型的重要赋能场景。由于驾驶场景下对于错误的容忍度非常低,对于corner case的覆盖是影响高等级自动驾驶落地的重要因素。此前行业内往往采用自建自动驾驶车队进行路测、众包路测等方式实现对场景的覆盖,而此后通过AI大模型生成自动驾驶场景的方式将成为重要补充。虽然理论上对于公开道路自动驾驶这种“无限可能性”的场景,通过场景生成的方式依然无法实现对corner case的全覆盖,但大模型的加持必然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的测试效率。
大公司
01 | 微软携奔驰将ChatGPT整合至汽车
微软和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双方将合作把ChatGPT人工智能服务整合到存量汽车中,美国地区90万辆汽车将因此受益。据悉,车主可以通过奔驰官方软件“梅赛德斯me”,或直接通过车载语音助手,加入该测试计划。未来,当车主使用语音助手提问时,ChatGPT将负责回答问题。同时,ChatGPT和汽车语音助手的整合,可以增加语音指令、互动内容和任务能力,还可以让车主提出跟进式提问。
02 | 腾讯云正式发布AI原生向量数据库
腾讯云正式发布AI原生(AI Native)向量数据库Tencent Cloud VectorDB。该数据库能够被广泛应用于大模型的训练、推理和知识库补充等场景,是国内首个从接入层、计算层、到存储层提供全生命周期AI化的向量数据库。据介绍,腾讯云向量数据库最高支持10亿级向量检索规模,延迟控制在毫秒级,相比传统单机插件式数据库检索规模提升10倍,同时具备百万级每秒查询(QPS)的峰值能力。
03 | 天猫精灵启动业内首个大模型终端操作系统内测
天猫精灵启动内测业内首个大模型终端操作系统。部分天猫精灵产品支持线上升级成AIGC硬件。升级后,硬件不需重复唤醒,可以持续双向对话,能理解上下文,给出个性化、情感化回答。
04 | 英伟达收购 AI 初创企业 OmniML,有望加速AI在边缘设备上的使用
英伟达正通过收购进一步丰富自己的AI生态。根据近期爆料,英伟达在2月秘密收购了AI初创企业 OmniML。OmniML是一家专门从事将机器学习模型缩小到边缘设备的公司,能够使机器学习任务在不同边缘设备上的速度提高10倍,而工程工作量仅为1/10。去年,它推出了一款名为Omnimizer的平台,可以将计算密集型的AI模型适应于低端硬件,得到更小、更快、更适合所运行硬件的模型。
大事件
01 | PICO推出“夏日漫游VR歌会”
日前,PICO与虚拟偶像团体A-SOUL合作,打造了一场“A-SOUL夏日漫游VR歌会”。据悉,本场VR歌会以“夏日漫游”为主题,串联了夏日漫游、歌舞表演、互动游戏、篝火夜谈等四个场景或环节。同时,该歌会采用了360度3D、8K本地渲染视频流,所有画面均为实时传输的视频流,这对于渲染、传输、性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更沉浸、逼真、细腻的视听享受。
02 | 北京理工大学发布“元宇宙”录取通知书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发布2023年本科录取通知书,以《未来有“理”》为主题,并内含北理工“元宇宙”空间,是全国首个“元宇宙”录取通知书。
据悉,“北理工元宇宙”由计算机学院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发,设计与艺术学院科研团队负责视觉设计。这一团队曾为 2008 北京奥运会、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建党百年庆典、2022北京冬奥会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03 | 沃尔玛推出Web3加速器计划
近期,沃尔玛旗下孵化器部门宣布已与投资公司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出Web3加速器计划,旨在为Web3初创公司提供改善全球零售和商业体验的解决方案。据了解,该计划覆盖领域主要包括去中心化基础设施、数据和增长解决方案、沉浸式体验和元宇宙、以及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交互,入选者不仅能获得资金支持,还可得到构建和完善产品路线图、代币经济和发布、筹款和推销以及治理等方面的援助。
04 | 亚马逊Kindle自助出版功能被滥用,AI生成的书籍泛滥
亚马逊Kindle电子书平台近期出现了大量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书籍,其中许多甚至登上了畅销榜。原因是亚马逊Kindle 有一个自助出版功能,任何人都可以利用AI技术创作无限量的书籍,并在平台上出售。
一位独立作者在推特上表示,在亚马逊青少年和成人当代言情小说电子书畅销榜的前100名中,只有19本是真正由人写的书籍,其余的显然都是由 AI 生成的。一家名为 Motherload 的网站后来对平台上的数十本书进行了调查,发现 AI 书籍已经从畅销榜上消失了,但是它们仍然可以购买。Motherboard网站联系了亚马逊。亚马逊表示,他们有“明确的指导方针”,规定哪些书籍可以在平台上销售,并会在收到投诉时及时调查,以保护读者和作者的利益。
元宇宙观点
01 | 图灵奖得主杨立昆:AI不能被少数人控制
针对如果允许AI形成像人类一样的智慧,我们如何实现AI的治理和规范,人类对AI的干预机制是什么?2018年图灵奖得主杨立昆认为,可以通过可控的方法,设置安全护栏等使它们不会出现欺骗和支配人们的行为。不容易,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但可以做到。“某些人害怕人工智能,希望对其进行严格监管,他们认为任何人可以用人工智能做任何事,那么就危险了。我完全不同意,长远看,要让人工智能平台安全、良善,就是让它开源。未来每个人都能通过人工智能助手和数字世界沟通。如果人工智能只被少数人控制,这是不可以的。
02 | 人工智能公司Stability AI CEO:人人将拥有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
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工智能企业Stability AI创始人兼CEO伊玛德·莫斯塔克表示,每个人不必使用统一的人工智能,而是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同于传统的人工智能,传统人工智能需要大量数据来定向或者预测下一步,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则是将大量信息压缩成一组原则,从而使人们能讲述自己的故事,反映自己的公司、文化等等。
03 | 英国首相苏纳克:AI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医疗和教育领域
近日,英国首相苏纳克在讲话中强调人工智能(AI)的巨大潜力,包括治愈癌症、痴呆等不治之症的可能性,以及在经济、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AI被视为一种通用技术,可提高生产率,但需要相应的投入才能实现。对此,他引用了普华永道最近的一份报告,预计未来十年AI将对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带来10%的益处。
苏纳克表示,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医疗和教育领域,AI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在医疗方面,加快诊断速度以及改善皮肤癌等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在教育方面,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供个性化的教学。
同时他提到,AI风险之一是滥用风险,无论是开源模型还是其他方式,它们都可能被用作生成虚假信息的工具,或者暴露于其他有害内容或评论的风险。AI的另一风险是工具使用风险,即基础模型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激活各种能力。最后一个风险则是人们所称的“能力过剩”,这更多地涉及到潜在的存在风险,因为目前还没有人完全理解这些模型的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57411.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