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以“无限可能”为主题,公布了一系列AI创新进展,包括技术底座、创新场景、AI for Science三大领域再次升级。
腾讯云MaaS再升级,落地金融风控、交互翻译、数智人等创新场景
在技术底座领域,自研星脉高性能计算网络、向量数据库,为大模型的行业应用提供更充沛的算力基础设施。其中,最新升级的腾讯云自研星脉高性能计算网络,能提升40%的GPU利用率,节省30%-60%的模型训练成本,为AI大模型带来10倍通信性能提升。基于腾讯云新一代算力集群HCC,可支持10万卡的超大计算规模。腾讯云AI原生向量数据库,最高支持10亿级向量检索规模,延迟控制在毫秒级,相比传统单机插件式数据库检索规模提升10倍,同时具备百万级每秒查询(QPS)的峰值能力。
在应用创新方面,腾讯云行业大模型能力应用到金融风控、交互翻译、数智人客服等场景中,极大提升了智能应用效率。行业大模型加持的金融风控解决方案,相比之前有了10倍效率提升,通过腾讯积累超过20年的黑灰产对抗经验和上千个真实业务场景,整体反欺诈效果比传统模式有20%左右的提升。企业可以基于prompt模式,迭代风控能力,从样本收集、模型训练到部署上线,实现全流程零人工参与,建模时间也从2周减少到仅需2天。即便样本积累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快速搭建,跳过“冷启动”过程。
在交互翻译领域,基于行业大模型技术加持,同传技术不再需要百万级的训练数据,仅需“小样本”训练就能实现较好效果,专业领域的翻译也能减少人工调优的参与,保障翻译效果,在多个垂直行业落地。其中,腾讯同传已经连续六年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提供AI同传服务。
在数智人领域,今年腾讯云推出了小样本数字人工厂,仅需少量数据、24小时内即可复刻2D数字分身,让企业应用数智人服务成本大大降低。现在,依托AI生成算法,数智人3D形象的复刻速度得到大幅提升,通过生成式动作驱动,结合行业大模型能力,可让企业获得更“个性化、专业、自然逼真”的数智员工,让“面对面”专业服务成为可能。
图说:腾讯论坛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AI for Science新突破,探星计划以云+AI探测2颗快速射电暴
腾讯云行业大模型应用,除了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效应,也加速推动大模型等AI技术在科学计算领域的应用,探索“科技向善”的更多可能。
2021年,腾讯、国家天文台、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启动“探星计划”,各方基于腾讯优图实验室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腾讯云领先的计算能力,用云+AI帮助中国天眼FAST处理每天接收到的庞大数据量,通过视觉AI分析找到快速射电暴、脉冲星线索,截至目前已发现30颗脉冲星。今年,探星计划再度取得进展,首次通过AI技术发现2颗快速射电暴。
与脉冲星探索相比,要在海量数据中发现更低频出现的快速射电暴,要求AI模型具备更高的精度、更快的计算速度。为了提高计算速度,腾讯针对快速射电暴探索,特别设计了一套全新的,端到端的AI算法。在同等算力下,这套全新的天文数据处理范式,推动信号处理效率相对常规处理流程提速1800倍。同时,结合腾讯云行业大模型辅助AI训练,通过自监督预训练+数据精调,提升模型精度,降低数据标注成本。
在文化领域,腾讯创新性地将文字检测、摹本生成、字形匹配等AI算法,综合应用于甲骨文研究。在“殷契文渊”甲骨文数据标注和处理基础上,通过定制化算法,不断丰富完善甲骨文模型库,截至目前已建立覆盖143万字的全球最大甲骨文单字数据库,提升甲骨文识别与考释、甲骨论著内容提取等的效率。通过探索甲骨文研究的人机协同新模式,云+AI将进一步焕活汉字源头,向更多人展现甲骨文的无限魅力。
图说: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发表演讲
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表示:大模型时代,数据、网络、算力构成了底层基础设施的“铁三角”,除了提供MaaS服务,腾讯云也在通过云服务的方式,为行业大模型的打造提供HCC高性能计算集群、向量数据库等基础设施服务。
在本次大会上,腾讯作为代表性大模型企业,加入由中国信通院发起成立的大模型生态合作共同体,未来将围绕大模型开放服务平台、产学研交流等层面展开支持。
新民晚报记者 杨玉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55550.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