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以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人工智能发展驶入“快车道”,并且已经开始赋能各行各业实现高效的数字化变革与发展。如今,各行各业都正在或已经融入人工智能的身影,从人脸识别、智能语音播报,到自动驾驶、AI创作等等,看得见的智慧应用背后,是看不见的智能算力在支撑。
近日,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会上表示,将紧紧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机遇,尊重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律,加大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发布局,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区域高地和技术平台,深化企业牵头的产学研用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宜信财富注意到,一方面,随着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视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发展和应用,将有效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整体性突破;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不断突破,传统行业将有望加快融入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并依托其积累的行业数据资源实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产效能和精度。
从积极面出发,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传统行业将会加速突破,一些新兴的行业和领域也将得到发展,比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家居等等,这些领域或许将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并催生出新的市场机遇。
但是需要关注的是,在人工智能等大模型技术为社会和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挑战。人们开始思考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对传统就业模式造成威胁。网络上担心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将导致很多工作被机器取代,一度引起社会担忧。
近期,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了《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基于803家公司(共计雇佣超过1130万人)的观点,对2023-2027年间的宏观就业趋势进行了预测。报告显示:未来5年,新增的工作岗位将达到6900万个,与此同时消失的工作岗位将达到8300万个,相当于净减少了1400万个工作岗位。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指出,工作岗位相对现有规模下跌最快的,是由技术和数字化的发展带来的。
这些需求下滑明显的岗位,往往具有技术含量低、工作任务明确、交流需求低、重复率高等特点,实际上这些岗位目前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招聘难题,所以处在这些领域内的行业对于人工智能的呼声还是比较高的。
但是从人工智能的技术体系结构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还依然无法具备创新能力和情感能力,所以围绕这两个领域的相关岗位则很难被数字智能化所取代。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很多专业技能和知识,需要人们进行研究、开发、测试和维护。
综合上述,在宜信财富看来,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社会劳动力不断进步迭代的新阶段,社会正在被人工智能潜移默化的重构。技术在倒逼社会进步,催生更多市场机会,例如新兴行业不断萌芽发展,传统行业也在数字时代的挑战中持续进行转型升级。
宜信财富依托全球视野,深入洞察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分析市场环境变化。后续将持续分享市场新趋势和资讯,助力客户了解前瞻洞察,把握更多新机遇。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性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成绩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依据本文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信息发布方不承担任何法律、法规及相关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48017.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