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建筑工人小张(化名)遇到一场意外事故,还差点失去宝贵的生命。得益于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的5G智慧急救系统,他在受伤后被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在系统救治后转危为安。
一周前,47岁的小张在钢筋水泥间作业时,不慎被突然倾倒的石块砸中颈、胸部。“他当时就没有意识了,我们赶紧搬开石块并拨打120急救电话。”小张的同事说。疾驰的救护车很快赶到现场,依旧昏迷的小张被火速送往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在路上,小张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体温等信息就通过救护车内的5G网络实时传送到了医院。
“创伤急救团队掌握患者病情后,立即展开远程救治指导,并提前制定出完备的急救方案。”市九院急诊科负责人郑晖介绍。由于伤势过重,到医院抢救室时,小张出现了突发心跳、呼吸停止。早已就位的急危重症团队马上通过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手段予以抢救。很快,小张的生命体征得以恢复。
随后完善急诊检查,他又被确诊了颈椎骨折C2及附件、颈部挫伤等伤情。救治过程中还突发了外伤性右侧颈总动脉夹层,小张再次面临生命危险。危急时刻,神经外科主任张立新率领的手术团队,成功开展“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手术”,为小张解除了险情。之后,在普外科、骨科、胸外科等科室联合救治下,小张又接受了2次手术,前后共4次输血,最终在受伤48小时后病情逐渐平稳。
“急救,意味着争分夺秒。在患者抵达医院前,通过网速畅通的5G技术,帮助我们的院内医生提前掌握患者病情,这就为患者到达医院后的精准救治节省了宝贵的时间。”郑晖解释,为了有效缩短医院与患者的距离,市九医院创建了5G智慧远程急救会诊中心,利用5G技术、执行院内创伤团队成员同步化并行工作流程,实现院前院内无缝对接,达到“上车即入院”的救治效果。
在运作模式上,该会诊中心还运用多学科合作模式,成员由急诊、ICU、神经外科等创伤核心科室组成,通过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一体化、信息化、数智化的重症创伤救治全流程急救体系,承担创伤患者与危及生命的创伤性疾病的紧急救治任务。
“为了让智慧急救技术发挥更大价值,我们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基础上主动打破信息孤岛,不仅成功把临床实践转化成了研究课题,还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扩大5G智慧急救系统的应用范围,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上车即入院’的救治成效,进一步拓宽危急时刻的生命抢救通道。”郑晖介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收录或投稿,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芒果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gcj.net/1047836.html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